听起来让人恍不过神,那么庞大精巧、门票百元、盛景尤然眼前的世博园,最终还是不免走到难以维生的境地。进而使人们联想并察觉到,那些市内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国有古建筑,早早不再依赖门票收入进行维护保养,在求存发展过程中突然显得合理得多。
虽然经历过不同时代,但目前昆明市区内还保存着不少明清特别是晚清民国的古建筑,它们零星分布在传统市区的大小角落。从游览方面讲,论场地规模、功能以及知名度,在与世博园相比,都逊色很多。
通常,这些古建筑多是采用木构,在如今的砖混时代,其维护成本已变得昂贵和复杂,同时,日常的管理又需配备专项资金和专业人员,它们的留存从技术层面相比世博园也要更为复杂。
所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引入市场化运营,似乎就是一条可行之路。因为有相关法律支持文物场所进行利用运营,一些文化事业单位也不再对古建筑拨款维护,而是鼓励古建筑实现自给自足,已成为全国各地争相效用的最佳古建保护模式。
可是看上去很美很合理的模式,在昆明的实际操作中,多少却令人觉得美中不足,甚至沮丧。
文物单位做饭馆
其实很难统计出昆明市区内有多少古建筑已变身饭馆,但就相对繁闹区域内或临街的古建文物单位而言,可以悲观地肯定,它们几乎都已变身饭馆。为何那么多勇敢替公家管理和维护文物的人都是餐饮经营者?这是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些饭馆的产品宣传和包装上探测出一些信息。如翠湖边上的袁嘉毂故居。袁嘉毂是清朝人,曾考中经济特科第一,也是云南科举史以来唯一一个状元,该饭馆门口的宣传画对此就以重量级大号字体标注。古建筑内有两个院子,北边的较大,地势也高些,相同的是,不管楼上楼下,每个厅堂上悬匾额处,都用电脑木刻标注举人厅、厅员厅、状元厅或者以某某古代官场头衔来命名。就以北楼来说,越往上,级别越高。另外,从每楼楹柱上及屋内挂上随意扭摆线条的现代书法,似乎更多地提供给就餐者一种所谓格调高雅的怀古幽情。据说,每年一到中高考时节,到袁嘉毂故居就餐往往要提前一个多月进行预订,否则很难会有座位——人们遇到小孩考试,似乎喜欢到此沾得一些喜气。
此外,也是在翠湖边,与袁嘉毂故居相邻,产权同属云南大学的古建筑,现也已改成饭馆,它就是王九龄故居。该建筑较袁嘉毂故居要小,但是格调相似,比起前者,它有一个特殊的荣誉,那就是“云南省环保公益事业贡献单位”。
之所以多此荣誉,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主要原因还在于袁嘉毂故居是将厨房挖在庭院,搞成院中地下及地上两层厨房,而王九龄故居将厨房挖到大门外——王九龄家门口很宽阔。
虽然,这两个古建被云南大学租出时遭到不少文化人士以及市民的反对,但最终餐馆老板还是通过竞标等方式拿下并经营。特别是袁嘉毂故居,后墙靠路边的落地空调,总是热浪滚滚、伴着各种热菜味道飞向人行道,但就连昔日反对的人们似乎也习惯了这一切。
云南某国有旅行社高管认为:“这一类小的文物单位作为一个旅游点,并不容易开发,但日常管护也是一笔经费,所以进行市场化运作还是有合理性的,只是说业态的控制上要谨慎,特别是做餐饮其实对古建筑危害不小,油烟泔水、厨房用火、每日很多人频繁出入、滞留,其实对古建筑也是一种破坏。”
推荐阅读:
博物馆与民间资本牵手 三晋古民居将齐聚太原
广州沙湾打造历史文化名镇
重庆巴渝古镇何日再现繁华
武昌表烈祠等入选“百大新发现”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