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两年普查勾勒苏州红色地理全貌
目前,历时近两年的苏州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已经全面结束。记者从市委党史工办了解到,根据此次普查统计结果,全市共有革命遗址143处,其中损毁遗址32处。与2006年普查成果比较,新挖掘遗址30处。这些遗址被重新普查确认,为进一步做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
开展革命遗址普查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全国党史部门共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据市委党史工办副主任周建平介绍,去年3月,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市委党史工办就着手开始了对全市革命遗址的普查。此次全市范围内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重要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纪念设施等。
为了确保重要遗址不遗漏,在开展普查工作前,市委党史工办以2006年普查结果为主要依据,按地域范围编制了目录,分发至各市、区。普查人员对每处革命遗址遗迹都做到了实地勘测,逐项逐条收集汇总数据,并聘请了专业摄像、摄影人员同步拍摄遗址现状。尤其是对张家港市金港镇孙逊群、茅学勤两位烈士故居这样一些年代久远、已损毁的遗址,普查人员往往需要多次深入当地走访知情人,才能最终确定遗址位置。
根据普查统计结果,苏州市区发现革命遗址35处,张家港市37处,常熟市34处,太仓市18 处,昆山市11处,吴江市8处。
周建平表示,我市革命遗址分布范围广、时间跨度大、新建设施多;文保单位、纪念设施类保护较好,旧址、故居类保存状况较差,部分遗址已被损毁。他表示,今后对于这些革命遗址,将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系统开发、打造特色,因地制宜、分类开发,明确权责,制度先行”的方针,通过合理利用把“宝藏”变成财富,促进遗址遗迹的有效保护,形成“以用促护”的良性循环。【延伸阅读】
级别不高 用途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