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对永年台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5440平方米,发现灰坑297座、灰沟1条、窑址5座,出土文物约2900件(套);发现古墓葬15座,出土随葬品63件(套)。
台口遗址位于永年县城西(临洺关镇)约10公里处的台口村西南约300米处的台地上,南望太行山余脉紫山,西、北两面环洺河。该遗址是1960 年夏由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调查发现并初次发掘而得到确认的,现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所处台地原为太行山余脉紫山北坡山前洪积高台,现四周因自然冲刷及人为起土而成为孤台,台顶略呈侧向“凹”字形,海拔高度约95米,高出台底地面约12米左右。
本次从灰坑发掘出土了罐、盆、碗、杯、豆、甗、斝、甑、鬶、网坠、纺轮、环等陶器及大量器物残片,多为灰陶,其次是黑陶和红陶,极少量白陶。纹饰以篮纹、绳纹为主,附加堆纹、弦纹等次之。玉石器有镰、斧、锛、凿。骨器有锥、针、簪、镞等。蚌器个别有穿孔,多属饰件。另有牛、猪、狗等动物残骨。
清理出的古墓葬有两种形制,一种为竖穴土坑墓,有的带有二层台和存放器物的龛洞,有三组为并穴墓,应属战国和西汉墓。另一种为土洞墓,竖穴式墓道,墓门用卵石封堵,属金元时期。
台口遗址是河北境内发现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60年初次发掘时,曾将台口遗存分为台口一期和台口二期,即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时期过渡和龙山时期两个阶段,本次由于发掘位置所限,虽然未发现仰韶时期文化遗存,但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还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使考古工作者对台口遗址龙山时期文化遗存的面貌、性质及年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对该遗存的演变及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本次发掘遗存具有明显的后岗二期文化特征,大体相当于后冈二期文化晚期阶段。其中,部分单位所属遗存,除具有明显的后冈二期文化特征外,还含有某些新的文化因素或特点,如有的陶器中含有较多的附加堆纹、绳切花边口装饰、绳纹鬲足或甗足等,器形上与其它单位也不尽相同,似具有某些先商文化的特征,专家们初步认为其相对年代应稍晚,或已进入夏代纪年范围内,且很可能与先商文化漳河型存在着某种渊源或关系。
此外,从台口遗址也可看出,后冈二期文化阶段曾与周围各相邻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关系。其中最明显的是与典型龙山文化间的关系,如遗址中出土的白陶鬶、厚仅0.1厘米左右的蛋壳黑陶等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遗存中还应有其它同时期文化方面的因素,有待专业人员进一步研究、分析和探讨。(河北省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乔登云 尹建兵 李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