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魅力在水城

日期:2015-09-08     浏览:1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苏州日报国庆假期,漫步平江历史街区,站在熟悉的中国昆曲博物馆和苏州评弹博物馆门前的中张家巷,甚是欣喜和感叹,这里即将实施河道恢复工程!该工程西起平江河,东至仓街东侧即将试点修复的相门段城墙外的护城

u-h!y3k"S7I}@0苏州日报99古建网weB%rJonz

3fx_-V'P ~5Z2W0国庆假期,漫步平江历史街区,站在熟悉的中国昆曲博物馆和苏州评弹博物馆门前的中张家巷,甚是欣喜和感叹,这里即将实施河道恢复工程!该工程西起平江河,东至仓街东侧即将试点修复的相门段城墙外的护城河,全长553米。这段古河道于上世纪50年代填没,据说填埋时石驳岸没大动,至今在地底下沉睡了50余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古城内首例较大规模恢复的古河道,对于延续弥足珍贵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式格局,对于保护文化古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丰富旅游内涵,具有值得称赞的意义。

9d6jV8[h R0WA)eZ0 99古建网8Q[]ML6O

苏州地处江南太湖之滨,四周环水,向有“水乡泽国”之称。自古以来都兴修水利,如太湖西山等处,留有大禹治水的遗迹和传说。从春秋吴王阖闾委伍子胥建都城,“筑斯城、凿斯池”的那一天起,注定了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一个镌刻着水文化的精神家园。这座在众多河流湖泊中形成的似荷叶状的古城,缘水而起,因水而兴。不但充分利用原有的天然水系,而且开凿了胥江和大运河等,在古城四周又修起了水陆城门各8座和宽阔的护城河,引太湖之水经胥江入城,众流贯州,然后入江入海。于是,古城的总体格局是以水系为脉络,河道为骨架,街道相依附,河与街皆规划成方形棋盘,构成“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式格局的水网城市。世界上棋盘式规划城市甚多,然而双棋盘者仅苏州古城。这就是苏州古城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99古建网qRU,m b O)}S(e-f)c1B

&nc:o.zhY;L!Z(r0苏州古城已经2500余年,在当今世界上具有如此悠久历史的屈指可数,而就城市的位置、规模、特色,甚至城门的名称,历经数千年而至今仍无大变动的文化视角而言,苏州更是独一无二。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指出,“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其次为成都,战国物,其所以经久而不变者,即以为河道所环故也。 ”两院院士周干峙高度评价苏州古城的规划水平,他说:“从学术上看,宋《平江图》碑所反映的城市规划水平,我认为还高于明清的北京城。 ”他认为,苏州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是一种最现代化的人车分流思想,60-70年前始于美国的这种规划思想也不过如此。日本历史学家谷口满在其《苏州城的发展》一书中指出:“像苏州这样的城市尚无他例。换言之,苏州在古代,是第一等的古代城市。在中世纪,是第一等的中世纪城市。在近世,则是第一等的近代城市。 ”

Y.[e2RY+h0 99古建网FWj_7J#f

梁思成在论述中国建筑之特征时称:“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环境,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初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 ”“今日之治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也。 ”

P | w:pY%l_N0 99古建网%a |3J#^7OOE

城市格局与建筑艺术的道理是相通的。历史地考察苏州古城的的双棋盘式格局,在唐时已形成,至北宋初发展成熟。朱文长在《吴郡图经续记》中称:“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震泽,小浜别派,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汇积潦安民居也。 ”明末江南巡抚张国维编纂《吴中水利全书》,绘制《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他说:“城内河流三横四直之外,如经如纬者尚以百计,皆自西趋东,自南趋北,历唐宋元不湮。 ”据考证,宋《平江图》碑载,城内水道总长度约84-89公里,明《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约为87-92公里。随着时代变迁,现存35.28公里,仍不失为中国河最多、桥最众的水城。水文化使苏州成为中华文苑艺林渊薮之区,如满天繁星,闪烁成辉。苏州古典园林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中心的官员和专家建议苏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就是这个道理。

%P!@}h%u(Q0

k)F7}2Gi%|y0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水陆比例逐步发生变化,明显趋向是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多,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少,道路交通越完善,河道水系就越萎缩,这反映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和城市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据最近媒体报道,自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因整治环境、修筑道路、建设工厂、扩大学校、挖防空洞等原因,共填埋25条约长19.4公里的河道。城河除排泄雨污水外,其运输、防卫和部分生活功能几乎全失,但是,其稳定苏州古城城址和存续陆河并行双棋盘式格局的作用不可低估。改革开放后,古城保护受到重视,特别是科学发展的今天,时代和理念不一样了,文化、旅游、环保、民生新内涵凸现,试点中张家巷河道恢复工程,有利于城市品位提升和民生福祉。这是社会的进步。

,a:w:?;_)gb0

Z wZ{;I-A)X0现代化,不仅引起了社会形态的变化,而且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苏州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城市来说,保护古城文化遗产和城市现代化都意味着机遇和发展。文化是现代城市的灵魂,只有文化才能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无限的未来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古城的保护和复兴不是梦!

?"OP+r |#E:JW^8pE!t0 99古建网o0G&g%N4PQs

□高福民99古建网,\-rV&B%CN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60张小王山摩崖石刻拓片在苏图展出

下一篇:古建老宅喜获“重生”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