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日期:2015-09-07     浏览:75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兰世秋  日期:2013-3-5

专家建议应散点式保存重庆符号性老建筑

    近日,“文化重庆·建筑特色”专家座谈会在巴渝文化会馆举行。座谈会上,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表示:“重庆老建筑是一种多元化、不拘泥的风格,她既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更不是广州!”

    南滨路的老建筑已消失40%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城市形象的趋同、地域特征加剧模式化,“千城一面,千楼一面”已成中国城市建筑不争的事实。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地标,它的识别性是很差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教授卢峰表示,老建筑是城市的历史肌理,是城市的历史地标,它的保护和延续很重要。

    重庆市文物局副总工程师、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秘书长吴涛称,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重庆的建筑文化有逐步褪去的迹象。

    以南滨路为例,晚清时期,英、美、法、德、日等国,在这里修建兵营、使领馆和租界;重庆开埠以后,这里曾经遍布外国洋行;抗战时期,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曾在此设大使馆或公使馆。

    吴涛称,“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极具保存价值。可惜,现在已经消失了40%,还好有法国水师兵营这样的老建筑保存至今。”

    重庆老建筑多元化、不拘泥

    重庆的老建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

    何智亚用“兼收并蓄、广纳百川、因地制宜、灵活多变”16个字来形容。何智亚称,重庆是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城市具有包容、开放、不排外的特点,在建筑特色上也是如此——多元化、不拘泥。

    吴涛介绍,调查显示,重庆的建筑文化遗产均匀度很高,建筑门类丰富、种类多样,包括工业、乡土、交通、纪念性等类别的建筑。

    “我们有吊脚楼,也有湖广会馆,还有跳伞塔……哥特式建筑、广东会馆、徽派建筑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在重庆都能看得到。”吴涛说。

    何智亚建议,“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恢复重庆的城市记忆,这些老建筑在重庆呈散点式分布,可以将这些符号性的建筑保存下来,湖广会馆、解放碑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下一篇: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