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日期:2015-09-07     浏览:81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日期: 2012-08-20 

 

8月16日,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正式启动。对“特殊区域”进行特殊对待,体现了相关政府部门对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的良苦用心与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对于大遗址保护模式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如何冷静客观地看待文物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仍旧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大遗址保护渐成社会关注热点。但与此同时,客观存在的诸多难度也使得保护工作一直以来步履维艰。由于实施保护时涉及面积大,人数广,投资多,管理难度高,因此它几乎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烫手山芋”,一些大遗址所在地区成了历次城市改造的死角。

周沣镐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四大遗址保护区共计108平方公里,文物资源极为丰富。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它给西安城市带来的荣誉感仅停留在故纸堆中。面临历史辉煌与现实凋敝的尴尬,真实的写照是,由于没有对遗址区保护利用的合理模式,在涉及诸多文物保护“红线”时,相关发展工作畏首畏尾,大遗址区的保护现状不但备受舆论呵责,城市化步伐也受到严重阻滞。

如何将大遗址保护工作有机融入城市化进程中,使其成为城市功能区和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是全世界遗址保护面临的难题,也成为西安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前,大明宫遗址区贯彻“大遗址保护带动城市发展和改善民生”理念,通过集团运作模式进行整体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遗址保护和城市化开发中找到平衡。大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城市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北城的发展驶上了历史的快车道。

在新理念的推动下,西安因地制宜,逐步推出了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为代表集团运作模式,以唐长安城延平门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为代表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以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为代表的民营建设模式,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形成了以大遗址保护促进民生改善的有益探索。

通过创新运作模式,结合“规划景观环境以提升资源价值”“调整产业结构以置换人文空间”“利用经济发展以反馈文化传播”“增加公共产品以保证持续发展”的思路,西安市走出了一条大遗址保护、开放利用与民生建设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改造项目的不断深入,未来该区域将是一个文化与城市,遗址与城市,遗址与人居和谐共生的生态园林城区,成为西安城市化建设中的又一标杆,成为彰显人文、生态、和谐发展主题的城市典范,对于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逐步形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省提出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具体目标,具体落实的“八大工程”中提到:建设汉长安城遗址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遗址公园,把关中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这无疑从细节上为文化强省确立了魂与体,成为陕西文化强省的巨大“正能量”。

“在大遗址的保护上,亡羊补牢完全不适用。大家都得小心翼翼走钢丝。”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先生的话显然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也正由于此,对于大遗址的保护模式始终存在争论,但这既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更是一种舆论的监督,它要求我们的项目执行者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对待文物保护,对待城市开发,做好两者的平衡,以促进“保护遗址、弘扬文化、传承文明、改善民生”四者的完美结合

魏民洲:积极做好申遗工作

7月4日上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在未央区调研时指出,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关心遗址保护工作,未央区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认真贯彻乐际书记、正永省长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科学论证,明确主体,加快推进,切实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好、利用好。要积极做好申遗工作,统筹兼顾文物保护和遗址区群众利益,进一步改善遗址区群众生活水平。

西安全面启动文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

“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先行”,按照这一理念,今年,西安市将全面启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推动《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的审批,目前该规划已通过文物局专家评审。启动《丰镐遗址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大纲目前已制定完毕。同时,《霸陵保护规划》《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明秦王家族墓保护规划》《杨官寨遗址保护规划》等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将在今年启动,并争取《半坡遗址保护规划》在国家文物局立项。

与此同时,西安市将继续加大大遗址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实施好未央宫前殿等处的汉长安城内遗址保护,配合西咸新区建设推进丰镐遗址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工作,配合曲江新区建设开展杜陵保护;重点启动建设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全力推进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带动周边落后地区发展水平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立后,遗址区内及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会跟上,城市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也会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的发展水平。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孙根年:新的旅游符号

汉长安城在西安旅游版图上一直都是空白地带,此次遗址特区的成立,会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舆论高潮,让世人知道西安除了兵马俑、明城墙、大明宫,还有汉长安城,可以将汉长安城打造成西安乃至全国新的旅游符号。

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国际化大都市重要推动力

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挂牌成立,是传承中华文化,推广中国价值的探索;是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区域发展的实践;是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推动力。(本报记者 司阳)

陕西文化八大工程(摘录):

 (四)文化遗产传承工程

1、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加强科学考古和公众考古,加大对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建设力度。建设秦始皇帝陵遗址、汉阳陵遗址、唐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延安红色革命大遗址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遗址公园。把关中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促进博物馆建设,建立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个性鲜明、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积极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对其中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实施“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工程。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下一篇:中国古建筑学会-新闻动态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