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欧洲巡展的“肉身坐佛”已被我国文物部门初步确认是1995年从福建盗出的章公祖师像,追索“肉身坐佛”再次引发人们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从事件目前进展来看,该文物回归是必然的,不过这趟“回家的路”难免一番曲折。对流失文物实施追索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国内文物管理好,杜绝此类事件重演,不再让“自家”文物变成“别人家的”。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大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可谓天文数字。据中国文物学院统计,目前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如果说因为历史和战争的原因造成文物流失,是痛心疾首的民族之殇,那么和平年代从民间被盗或通过地下非法交易导致珍贵文物流出国门,则是民族之耻。虽然我国明确禁止文物买卖,但是地下文物交易一直相当猖獗。令人痛心的是,很多文物正是通过这种非法渠道流失到海外。就拿“肉身坐佛”来说,这件文物是如何被盗的?被盗多年为何一直悄无声息?文物又是如何流转到欧洲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在文物保护和监管存在巨大的漏洞和短板,更折射出文物保护意识缺失的现实。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近年来,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文物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松懈。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狠狠打击走私、盗墓等犯罪行为,清点普查文物家产,建立被盗文物数据库,堵住地下交易,使文物窃贼无从下手、无处得手、无法脱手,让中华民族的历史之光,照亮更久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