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新西兰地震“零死亡”(2)

日期:2016-01-21     浏览:92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由于地震多发,新西兰对于房屋建筑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还通过立法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汶川地震发生后,倒塌的学校的建筑质量曾饱受诟病,有些混凝土结构里面,甚至用

  由于地震多发,新西兰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非常严格,还通过立法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汶川地震发生后,倒塌的学校的建筑质量曾饱受诟病,有些混凝土结构里面,甚至用钢丝代替钢筋。而新西兰的建筑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明细规定:图纸要送交专业部门审核;施工时和设计师可在场监督。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安德鲁·查利森(AndrewCharrison)解释说:“新西兰的建设标准、施工水平、材料使用以及建造环节中的每一处都必须有质量控制。”一旦出现问题,政府一定会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在一些大型建筑物及桥梁上设置隔震减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来临时造成的损害。这项技术在四川地震灾区也用到过。另外,低层和多层居民住房基本都采用木框架大玻璃的轻型建筑,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不高,也易于被民众接受。

  对新西兰政府来讲,他们也经常因昂贵而严苛的执行标准而遭到批评。管制的严格复杂化,必然使审查耗时,费用增加。“但这些不是关键性问题。我们知道总有一天会得到验证,那就是在一场天灾中没有人死亡、损失也降到最小。”事实证明,新西兰政府长期的严格审查得到了回报。

  新西兰对民众抗震知识的普及也非常重视。据专家介绍,根据以往大地震的经验,90%的死亡人员都是在跑出家门之后因为墙倒屋塌重物坠落致死。同样在地震多发的日本,每年都有固定的防震演练,所以当地震来临时,民众才会不慌不乱。

  吸取教训才是以人为本

  新西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大陆板块之间,属环太平洋地震带。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就位于一条十分明显的断层纵贯区内,而南岛的群山,更是由数千年来两大板块碰撞而成。克赖斯特彻奇大学马克·奎克利(MarkQuigley)教授分析了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不断相撞所引发的。地球的一侧向右倾斜,达3.5米,在一些地方向上突起。我们去查看了两座房子,它们被地震完全撕成了两半。”

  在这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年可记录到的地震次数达14000多次,居民们能感受到150次,能够造成破坏的地震每年则不到10次。但历史上仍有几次地震造成了非常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931年发生在北岛内皮尔(Napier)的里氏7.9级的海湾地震(Hawke‘sBayearthquake)造成了256人死亡,建筑物严重损毁,海湾在大地震中几乎被摧毁殆尽,内皮尔城也差点被夷为平地。从那以后,新西兰渐渐吸取教训,避免让悲剧再次发生。因此最近一次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要追溯到1968年,共造成3人丧生。此后,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却一直保持着零死亡的记录。

  有一个统计数字显示,近50年来级别相同的地震,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死亡人数要比发达国家高20倍以上。新西兰从地震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近年来,全球地震进入了活跃期,极端气象频发,防震科普变得越发重要。而刚刚发生的新西兰地震就成了最生动的教材。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一

下一篇:科学的项目控制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