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对项目所在国有无特殊政策和要求。这里主要是指对政治敏感地区和中国政府或某些行业组织规定的行为及准入制度,规定只允许列入名单的公司到某些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初次到某国或地区开展业务,建议先到中国商务部有关地区政策司或相关的商会,了解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的有关情况及中国的对应政策,对于开展业务是大有帮助的。
在项目的规模上,要量力而行,要充分考虑公司自身的人力、财力及当时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对那些需要承包商垫资、带资、融资的项目。如BOT项目,一定要考虑公司的财力状况及融资能力和手段。
在项目的技术要求上,应是公司现有技术水平能达到的,切不可冒然行事。例如某中国公司在国外承揽了一个皇宫项目,装修要求很高,业主又很挑剔,设计多变,使得施工进度很慢,工期已过了80%,而工程还没露出地面,幸亏由于业主的原因工程停建,否则,要继续搞下去至少亏两千万美元。后来该公司的负责人说了一句肺腑之言:看来我们当时的步子迈得大了一点。言外之意是当时该公司的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国外项目的要求。
在项目的性质上,尽可能结合自己公司的专业特长。当然有的项目虽然不是自己公司的专长,但可以拿到该项目,这时只要找到有这样专业特长,有能力执行并愿意合作的伙伴,可以共同合作执行这样的项目。在这方面,中国公司失败和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例如某知名公司承接了自己不在行的水电站项目,又没选好合作伙伴,结果不但工程亏本,还上了世行的黑名单,使得该公司多年翻不了身。而中信公司在伊朗的地铁项目,虽然不是该公司的专长,但由于选对了合作伙伴,第一期工程顺利交工,紧接着又拿到了二期工程,这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在竞争对手方面,要尽量回避那些纯粹与当地公司争夺的项目。虽然有时不可避免,也要注意策略,如可以采取与地方公司联合投标或分包部份工程给地方公司等办法。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如某中国公司在南亚地区与当地公司争标发生矛盾,结果当地公司勾结地方黑势力突袭我公司工地,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个血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吸取。
项目的资金来源,业主的资信情况很重要,尽量不搞或少搞私营或合营的项目。这方面中国公司吃亏上当的例子也不少,应引以为诫。
对想要走出去或刚刚走出去的公司,建议先从以下项目入手:多搞世行或地区性银行贷款的项目,这样的项目资金来源有基本的保证;多搞我国对外援助的项目,前题是该公司必须进入中国商务部批准的名单之列。这种项目虽然利润不高,但风险也较小。公司可以通过执行这类项目来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运作规律,锻炼队伍;中国入世后,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企业大量涌入我国。他们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也要找中国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借机与这些公司合作。通过本土作战,却可以学到国际工程的先进管理经验,培养我们的人才,为走出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