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芮城县境内,有一座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广仁王庙。它是国内仅存的4处唐代木结构建筑中惟一的道教场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月4日,多日连绵阴雨之后,运城市天空转晴,记者翻越中条山,直达芮城县探访广仁王庙。
对面难识宝
虽然同为唐代建筑,但相对于被梁思成、林徽因、赵朴初等先生关注的五台山佛光寺、南禅寺,广仁王庙的名气渺渺不可闻。记者在芮城县城找了好几个人打听,甚至说了该庙的别名“五龙庙”,都没有人知道,甚至连出租车司机也表示未曾听说过。正值中午1时,不好联系政府工作人员,记者来到政府值班室,一个小伙子才说清了它的位置,原来就在距离著名的永乐宫不远处的龙泉村。
辗转来到龙泉村,村中间路上背面有一处高坡,一条狭隘的土路通到坡上,篱笆墙掩映下,一处古建筑隐约露出了屋脊。在老乡指点下,记者确认此处正是广仁王庙。踏着泥泞上到坡上,两扇简陋的小木门被一把铁锁锁住,有人在门扇上直接拿毛笔写着一则“公告”:只有每月初一十五两天的上午才开门。好在旁边的篱笆有一处缺口,不用费劲就可越“墙”而入了。
眼前是一个长满了深绿蒿草的院子,正北面一座房子,房子对面是一个戏台,南西两面有完整砖墙,东面是一半砖墙一半篱笆,南面则全部是篱笆了。院墙围起来的偌大院子空空荡荡、平平展展,孤零零南北两座建筑隔了好远的距离。因来之前做过了解,知道北边的大殿正是唐代建筑,对面的戏台则是清代建造的。两者之间空地上竖着一座石碑,注明“五龙庙”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间是1969年,“国保”的名号看来还没来得及添加。
耳边满是野草间虫子的鸣叫。记者围着大殿仔细端详,盛唐时代的雄风几乎无处触摸,倒是一种寂寥的感觉扑面而来。大殿上了锁,透过窗户的铁纱窗可以看到屋内地上正中摆着三个塑像,颜色鲜艳而少有神采,搭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这些年才弄出来的,想来正中高大的正是享受该庙香火的正主——广仁王,只是广仁王在神界所司何职,记者上网查找后也不得而知。
真正能说明身份的,是镶嵌在大殿正面墙壁内的四通石碑。综合碑上不容易辨识的文字可以知道,该庙建于唐代,清代曾经重修大殿和乐楼——也就是戏台,其中两块碑都说的是“龙泉”。记者在庙门外看到,戏台下的高坡有一面几乎直立的石砌护墙,墙上嵌着笔画纵横的“龙泉”石刻一块,推测坡下应为一处泉水,只是已经干涸。
庙因清泉建
下午3时,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来到芮城县委政府大楼找文物部门寻求答案。之前查过很多资料,发现对广仁王庙的研究阙如,记者特地说明一定得找一位专家级的人采访。县委通讯组组长张学晋当即联系芮城县旅游文物局综合科科长刘海波,说刘科长是芮城的“文物通”,所有的事情尽可以问他。结果,还真是这样。
据刘科长介绍,广仁王庙确实是因为坡下的泉水而建的。庙前原本有五眼泉水,水质甘冽,积水成潭,“阔五尺,深一丈”,附近的百姓生活用水全赖于此,称为五龙泉。庙墙上所嵌的《广仁龙泉记》载,唐元和三年也即公元808年,邑大夫于公看到该泉水水量充沛,供百姓饮用之后泉水随处流溢,很是浪费,于是兴修水利工程,将泉水引导用以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第二块唐碑《龙泉记》是唐大和六年也即公元832年所立,记述了831年创修龙泉广仁王庙的事情,碑文载:“县城北七里有古魏城,西北隅有一泉……年已,土遇旱歉,前令尹因而祷之,遂得神应,乃降甘雨,始命为龙泉已,制小屋,图其形,写龙之□,为乡人祷祀之所。尔来十有余载,神屋破坏漏墙壁颓毁,图形剥落……唐大和五年(831年)秋,六年春,无雨不及农用……有神人贻梦于群牧使袁公,于是率所部备酒脯敬诣神,祝之,如神三日之内下降甘雨,我将大谢,夜二更风起云布甘泽大降。由是,命乡人刻除旧舍建立新宇,绘捏真形,丹青四壁,古木环绕,山翠迴合”。
由上述碑文记载可知,唐元和三年修筑龙泉池,旁建祭祀的祠宇,还绘了有龙王形象的壁画,由此可以认定庙宇的始建年代即公元808年,但是后来破败了。831年秋一直到第二年春,遇旱,县吏亲祀得应,随命乡人刻除旧舍建立新宇,可以认定其重修年代为唐大和六年(832年),专家结合广仁王庙大殿也即龙王殿的主要风格特征,断定该殿当是大和六年的遗存。也就是说,现存的广仁王庙距今已近1800年了,它比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晚49年,早于佛光寺26年。
“广仁王也就是百姓说的龙王。对于龙王的具体封号,历史上有记载,说北宋徽宗时诏封天下五龙神都为王,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封孚应王,白龙封义济王,黑龙封录泽王。我国祭祀龙王习俗就是从唐代开始的,广仁王庙就是最早的遗存实证。”刘海波说。
之后,该庙宋、金、元、明四朝皆无史料可考。庙里立的另外几块碑都是清代的,据碑文可以知道,广仁王庙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都有修缮。
广仁王庙后来为何破败?专家推测近代连年天灾人祸,民众谋生尚难维持,神灵也就顾不得了。据介绍,广仁王庙原本还有东西厢房,在建国前就已经倒塌不存,庙中神像也不知何时被破坏了。庙前的泉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尚存,后来因为到处打井,地下水水位下降,逐渐断流干枯。“龙泉村水质非常好,是芮城县城居民的水源地,现在县城用水还是来自龙泉村。这些年政府已经认识到过度开采地下水的严重后果,已经计划利用黄河水代替地下水开采,关闭水井,将来使五龙泉自然复流完全是有可能的。”刘海波说。
计划修缮中
芮城背靠中条山,面对黄河水,历来被道家视为宝地,境内道教建筑遗存众多。1959年,为了不使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淹没在三门峡水库下,震惊世界、历时5年的永乐宫整体搬迁工程开始,最后永乐宫就被重新安置在了龙泉村境内距离广仁王庙直线距离1公里的位置,而在此前一年,广仁王庙也经历了一次大修。
据介绍,1958年国家投资对正殿进行落架大修,梁架、斗拱构件更替较多,形制手法都保存了唐代建筑的风格特征,但是屋面、墙体、台基却表现出近代建筑的手法特点,关键的变化就是屋椽被锯短了,房屋比原来小了,加上该庙原本就是一座乡间小庙,所以从外部看上去没有了唐代建筑古朴宏伟的气魄。刘海波推测,1958年的修缮之所以这么做,应该是囿于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尚不富裕。
也许是生产力发达了,人们对于水利和饮水的需要都脱离了对龙王的希冀。建国之后,广仁王庙香火不旺,除了专门的研究者,普通民众对之很少关注。另外,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使有些破损,未经允许,也不能随便加以维修。
据刘海波介绍,对于广仁王庙的维修计划已经上报,“最近应该就能批准。”
“主要是省古建所负责,特意出了两种方案:一个是就在1958年改动过的基础上修,一种是根据能找到的资料,所有的地方都恢复唐代建筑原本风貌。具体怎么做,一切按照上级的批准。至于日常的看管保护,我们文物局其实做了很多细心的工作,前些年找了龙泉村的一位信龙王的老人看着,后来又换了一个对文物工作有爱好的退休干部看管,现在是两个特别负责任的干部负责。”刘海波说:“我们芮城一共有238处文物保护单位,而旅游文物局仅仅十几个人,所有人都是一个人当十个人在使,有些顾不过来,但是我想只要努力了,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补记:中国现存最早道庙山西广仁王庙修缮竣工开门迎客
中新社太原2015年1月4日电 (胡健)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之一,广仁王庙历经18个月的修缮,4日开始迎接八方来客。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现存建筑正殿为唐太和五年(公元831年)遗构,距今已有1184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2001年,广仁王庙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广仁王庙曾在1958年动过一次“小手术”,由于当年条件所限,施工人员锯短了正殿的前檐椽,改变了墙体形式,使正殿原有的部分唐代建筑风格丧失。此次“落架大修”前,山西省文物局专门召开了论证会,决定修旧如旧,恢复其唐代风貌。
此后大殿瓦顶出现严重残损、漏雨,多数构件糟朽,墙身开裂,中国国家文物局于2013年投资约250万元人民币对其进行抢修。同年,“落架大修”工程正式开工。
芮城县旅游文物局副局长景宏波介绍说,目前广仁王庙正殿、庙内清代戏台、围墙等均已修缮完毕,共投资130万元。“下一步要等待国家文物局批复广仁王庙的保护规划方案,进行庙内的周边环境整治,包括修建水池、山门、绿化等。”景宏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