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白塔”散记

日期:2015-06-27     浏览:141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京城“白塔”散记

 

白塔

   北京城历史上建了不少白塔。例如:大觉寺的性音和尚塔、潭柘寺的舍利塔、玉泉山的妙高塔、黄寺塔院清净化城的白塔、坐落在西三环中国画研究院内的白塔庵白塔……北京的“白塔”,是一种覆钵状的佛塔,因塔的颜色通体洁白,而被人们形象地尊称为“白塔”。在京城众多白塔中,最为著名的有两座:一座在北海公园琼华岛山顶,人们称之为“北海白塔”;一座在阜成门内“妙应寺”,人们叫做“白塔寺白塔”。这是北京城历史上体量最大的两座白塔。

    “北海白塔”建于清顺治年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名为“永安寺白塔”,是永安寺的一部分。“北海白塔”是先有“白塔”,后有“永安寺”。“永安寺”建在琼华岛南坡中轴线上,原寺名叫“白塔寺”,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才改称“永安寺”。现在永安寺院内还立有清高宗乾隆皇帝(公元1735年—1795年在位)御制的《白塔山总记》和《白塔山四面记》碑刻。在琼华岛东坡半山腰上,立有两通东西并列、大小形状相同、螭(音:chi,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首龟蚨(音:fu,脚背)的石碑:东面的一通为“建塔诸臣恭记碑”,是顺治皇帝让大臣们树立的;西面的一通为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立的“重修白塔记事碑”。顺治皇帝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建塔诸臣恭记碑”上,由大臣们用汉、蒙、满三种文字镌刻着建筑“白塔”由来和目的:“皇上仁孝性成,天从太平之祖也。亲政以来,拳拳以爱养斯民为念……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作为皇家园林,明朝时北海中并无藏式喇嘛塔。顺治皇帝是根据西藏喇嘛诺木汗的建议,修建了这座藏式“白塔”。“诺木汗”就是塔尔寺的第一世巴珠活佛曲结金巴嘉措。

    因为琼华岛上建起了藏式喇嘛佛塔—“白塔”,山名也改称为“白塔山”了。琼华岛上立有石碑记载了“北海白塔”的历史经历:“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塔高35.90米。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及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均因地震裂缝而重修过。嗣后历年都进行过修葺,1964年进行过加固大修,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塔上"十三天"被震毁,1977年修复,2005年对白塔及琼华岛古建筑群进行了近百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塔前的善因殿是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添建的,亭为重檐,上层圆顶简瓦、板瓦、宝顶均为铜质鎏金。下层方檐为琉璃制品,墙面用455块塑有佛像的琉璃砖镶砌而成,南面为铜制的四扇隔扇门,里面曾供奉"大成德金刚神像"一尊。白塔建成后曾在塔后设有高大的"五虎杆"和铜铁质信炮,驻过亲兵”。所谓“五虎杆”,是悬挂五色旗子和信号灯的旗杆;因此,又称“五虎号杆”。“信炮”就是鸣放信号的“信号炮”。关于“五虎杆”“信炮”和驻守“亲兵”,清高宗乾隆皇帝亲笔御书的石碑《白塔山四面记·南面记》上说:“是塔后列刹竿五,或谓之转梵经或谓之资瞭远。其下为藏信炮之所,八旗军校轮流守之。盖国初始定燕京,设以防急变者。雍正年间復申明其令,载在史策,其发信炮金牌则藏之大內,予因思之比及藉此守其失守已发矣。然而靓此知懼凛”。实际上白塔是起警诫、警示作用的。美丽的“白塔”,也是庄严的“白塔”。 

分页:[] []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青岛崂山太清宫

下一篇:重庆天心寺赋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