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长沙市望城区的彩陶源村。宽阔的柏油马路,精致的游道,古典的路灯,风车、水车、栈道与清澈的溪水交相辉映;觉华宝塔、遗迹馆、体验馆、博物馆,再现了大唐盛世的风采。
清澈的彩陶溪,自东向西穿村而过,蜿蜒铺开一幅灵动飘逸的“十里画轴”,18座风格古典的廊桥栈道搭建在溪面上,缓缓转动的大水车点缀其中,两岸白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
彩陶源,美在风景,更美在文化。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长沙铜官窑”,便位于彩陶源村沿湘江一带。
铜官窑始于初唐,兴于中唐,是当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民窑。它首创釉下多彩和陶瓷装饰艺术,是世界陶瓷史上的里程碑。上世纪50年代,村里屡次发现彩瓷片,经勘探确认是唐至五代时期一处不见文献记载的民办窑场。上世纪80年代,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村干部蔡其引领记者,见识了这份厚重的陶文化。展出的铜官窑瓷器219件,有壶、瓶、杯、盘、碗、灯,还有生动可爱的鸟、狮、猪、鱼和青蛙等。遗址公园还提供陶艺吧,让游客可体验一把玩泥巴做陶瓷的趣味。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生活气息浓郁的唐代瓷器题诗,便出土于长沙铜官窑窑址,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这是一千多年前彩陶村人对美的追求。
今天的彩陶源村,同样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建设着两型村庄。
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彩陶源村两型建设的典范,依照少砍、少挖、少拆、少建的理念,利用丰富的自然山水和文化景观优势,将唐风、唐俗、唐居等元素融入建设中。除对100多栋民居按照“唐村”风格保留改造外,公园主体建筑,如谭家坡遗迹馆、石渚坪广场等,都是依山就势建设的,尤其是石渚坪广场,为节约土地和建筑材料,巧妙地利用湘江大堤地表高差,采用地埋式修建,墙面用植物覆盖,是集乡村快餐、咖啡厅、停车库、游客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绿色”建筑。此外,公园还使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节能路灯照明、地源热泵系统供热、环保车接送游客,实现了低污染、低能耗。
彩陶源村还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和再生资源回收站,实现了垃圾的分类减量与回收利用,旅游环境和旅游功能逐步优化。
如今,村里有了农家乐、家庭旅馆、旅游商品市场,仿唐陶瓷制品和湘绣制品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彩陶源村已是集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彩陶源,这个村子生动的名字,承载着村庄厚重的历史,也投射着村子绚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