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临济宗破山派著名高僧莲月印正法嗣归龙大谷禅师(1601—1699),经过外出游历归来后,见景星古寺破败,遂募化良田二十亩,复修祖庭。知州祖光佩捐俸助修,遂又渐成规模。康熙三十八年(1699),临济宗破山派禅僧法辂禅师(1661—1747)率徒从天宁山来此住锡。康熙四十四年,得知州马腾云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康熙五十三年(1714),副将谢瑛参礼法辂禅师,于山顶原“大观亭”废址,创建“庆云亭”。知州赵宽亦于寺东创建“揽秀阁”。景星古寺遂蔚为大观,时号“景星中兴”。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诗僧义林明景禅师(1736—1807)外游归来,构筑“藏经阁”以供养诸种《大藏经》,并所著诗集《行吟草》。创建“忍草楼”用以习研书法,建“占卜室”用以作为预测之需,又复修诸殿刹。道光十二年(1832),诗僧一真禅师(—1840)住持景星寺,倡议修复“揽秀阁”,得知府邱莲舫和知县张兆安等分廉劝金,得以重新。公议改名:“文峰阁”。
后来经过历代祖师的惨澹经营,寺院规模渐大、寺产日益增多。民国三十二年(1944),有寺田七十余亩,年收课谷一百二十七石。之后“庙产兴学”风潮又起,寺产日渐减少。“大跃进”时期,寺林被横加砍伐,用以“大炼钢铁”,景星寺树林殆尽。数百年古刹便成为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