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寺 徐州八大古寺之一

日期:2015-06-27     浏览:134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永宁寺 徐州八大古寺之一

    佛兴之初,汉明帝在为自己祈佛保佑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祈求祖上平安。于是便敕资在祖居丰城中阳里建“永宁寺”,以期佛祖保佑家乡“平安无事,永宁万年”。


    永宁寺起初选址于县治东北二百五十步,为汉高祖故居遗址。寺院整齐壮观,肃穆庄严,仿宫殿建式,殿堂廊庑互为照应,间次形成“七堂伽蓝”,为方圆百里之名寺。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重修,并更名为白塔寺。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被毁,至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重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更名为道成寺;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废;唐贞观初年,唐王派尉迟敬德亲自监修,并迁址于县西北隅三合里;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修,更名重光寺;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复名永宁寺;建炎年间(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公元1127--1130年间)重修,迁址于城东北隅卢绾故宅,即相邻于汉永宁寺原址;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l79年),僧人普争重修;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僧人文秀重修;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僧人法澍屡加修葺;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僧人仲通重修,并更名为兴教寺;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六月,黄河决于山东,丰县全境被淹,县城夷为平地,寺院亦遭水劫;县治迁旧城东南三十里的华山之阳;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县治复迁旧址;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始由县令任惟贤(湖北黄陂举人)招募财力重修寺院,仍名兴教寺,迁址于治所西北隅;至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县民渠景撤旧殿重修,仍选址于县城西北隅,维持至清末,其后无兴替之记录。


    民国建元之后,时局不稳,兵燹水患频繁,寺院再无较大修葺,香火渐次衰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寺内原有僧尼逐渐还俗或迁往外地,庙宇逐年塌毁,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又遭受“破四旧”危害,佛事活动不复存在,古老的永宁寺只留下部分遗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深化落实,佛教活动日趋广泛和自由,佛教信众渐次增多,重修永宁寺的呼声日益增高,2004年经政府批准重新修复。修复的永宁寺位于丰县护城河西北隅,占地面积约75亩,其中放生湖约30亩,现任主持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4代弟子释延武法师,常住僧人约7人,寮房约50间。永宁寺大山门长约60米,正门鎏金“永宁寺”大字牌匾为释永信法师书写,小山门内塑四大天王和阿弥陀佛法像。全寺拥有大雄宝殿、接引殿、藏经阁、观音亭、七宝塔等基础设施,以及万佛圣城、柳毅将军庙等风景区。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发挥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下一篇:漫步苏州博物馆感受历史变迁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