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国人的骄傲。一杯好茶,清幽质朴中,有花的香气,诗的情愫。细细品味,感怀浮生得失,洞悉沧海桑田,心灵回归宁静,此为茶道之境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生于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他对品茶有自己独到见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的弊病。他的文章和日记中记述了不少饮茶之事、喝茶之道。
“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观。鲁迅在文章中还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买了二两好茶叶,由于冲泡方法不对,味道像喝着粗茶一样。于是他知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精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后来,鲁迅把这种品茶的“功夫”和“出格感受”喻为一种文人的娇气和精神的脆弱,而加以辛辣的嘲讽,正如他说,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而黄泛区的灾民也无心欣赏兰花一样,并在《喝茶》里写道:“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区别罢。”鲁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的“粗茶淡饭”,而不是斤斤于各式细腻的所谓“功夫”。而这种茶味,是崇尚自然和淳朴,是茶饮的最高境界。鲁迅笔下的茶,是一种茶外之茶,给我们以思考。
当代著名文学家老舍是位饮茶迷,不论绿茶、红茶、花茶都爱品尝。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深得饮茶真趣。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写作边品茶,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他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创作了饮茶文学的名作《茶馆》,轰动一时。老舍好客、喜结交,常去冰心家做客,一进门便大声问:“客人来了,茶泡好了没有?”冰心总是以她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香片款待老舍。浓浓的馥郁花香,老舍闻香品味,啧啧称好。后来,老舍写一首七律诗回赠,“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
文化名人林语堂是福建漳州人,从小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一生与茶结缘,不但饮茶、尚茶,而且写茶、论茶。他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同类型的人类发明。”他还认为饮茶“会使每个人的情绪都为之一振,精神也会好起来”,平时“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对于饮茶,他的喝茶“三泡”说得非常风趣:“严格地论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林语堂熟知茶性,深知茶道。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平气静的境地中,方能领略到茶的滋味。
现代国学大师周作人先生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苦茶庵”,并在经典散文《喝茶》一文里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人生如品茶,茶道即人道。作家三毛说:“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喝茶有三道,这道出的是一种高超的品茶境界,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