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陶瓷茶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种类,它与人们的生活行为、饮茶方式、审美趣味、时代精神等相契合,并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青瓷茶具——莹润朴质
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越窑、婺窑、建窑已具相当规模。
青瓷茶具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佳。浙江的龙泉青瓷质地细腻、造型端庄、纹样雅丽、釉色翠青如玉而蜚声中外,并远销国外。
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
白瓷茶具——轻盈淡雅
白瓷茶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福建德化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因而使用最为普遍。
黑瓷茶具——古朴典雅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盛于宋,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宋代斗茶之风盛行的时候,斗茶者根据经验,认为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合适,因此驰名。宋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斗茶的趣味。
彩瓷茶具——玲珑温润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十分精美,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他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