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寺祖师为何看中凤凰山?●小西天外难道还有大西天?●悬塑如何得“绝唱”美名?
初冬的晋南,阳光一片温暖。
11月12日,出隰县县城北门,一路西行至距离县城约0.5公里处,便是当地著名的凤凰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天就坐落在凤凰山巅。途中,在小西天文管所工作了25年的所长张英明,向记者讲述起凤凰山与“小西天”的由来。
传说,在远古之时,有两只美丽非凡的凤凰遨游天下,一天飞经此地,被眼前的山色水景打动,环回飞翔,留连不去,其中一只观景入迷,竟撞到山上跌落下来,瞬间化作一座形似凤凰的山峰,“你看,摩云阁建在凤头上,中院建于凤背,大雄宝殿与延伸的山头合为凤尾,加上沟两旁的山翼为凤之双翅,从远处观望,还就像一只低头俯视的凤凰。”
这些传说为小西天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据现存史料记载,小西天实际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其开山祖师为五台山火场寺僧人东明。东明游方至隰县,见县城西北的土山像只凤凰,山上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适宜建寺庙,便发愿在此修建禅林。此后,东明四处化缘,募集钱粮,十年后,终于建起美轮美奂的小西天寺庙群。
但为何称为 “小西天”,难道还有“大西天”不成?张英明微笑着点了点头:原来,隰县还真有一个“大西天”。“文革”前,隰县城南有座寺庙,称为“大西天”,与“小西天”齐名,但“文革”期间被完全破坏,如今已经没有什么遗迹。东明禅师草创如今的小西天时,最初命名为千佛庵,期盼未来寺庙佛像之盛。后因寺内塑天官仙界,山门题“道入西天”,为区别于城南的大西天佛寺,千佛庵的名字便逐渐演变成“小西天”。
建筑小巧精奇
仰望凤凰山,土崖如削,峭立突兀,小西天雄踞山顶,直指云空,气势逼人。进入小西天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幽静的湖水,名“如意湖”。之所以叫如意湖,是因为从高处俯视,此湖像古代的执持物件“如意”。顺湖边的小路穿过,便是凤凰山脚下。
举目仰望,226层台阶直通山门,让人心里不禁打退堂鼓,这是进入小西天寺庙的必经之路。映入眼帘的是一段10米长的隧道,取名“洞天”。出了隧道,豁然开朗,是一段登山石阶。石阶上方是山门,红墙洞门,门匾上题“道入西天”。“进了此门便是西天,来到天堂般的所谓西方圣境了”。张英明说。
小西天在凤凰山巅寻地势而布,上下两院,自成体系又浑然一体,以布局新颖,精巧玲珑,格调别致而著称。下院是寺庙的主体,院内的无量殿面东而筑,内设数十尊铜铸佛像和木雕楼阁,是僧人诵经的禅堂。无量殿对面是韦陀殿,韦陀像为一整块楠木所雕,威武逼真,工艺精湛。由韦陀殿背后两侧进“疑无路”上“别有天”,便可到孤桐峰,也就是凤凰山的凤头处。该峰两角分建钟、鼓二楼,峰顶有摩云阁,内祀观音菩萨,外祀奎光文星。上院则是全寺的精华,正面是大雄宝殿,文殊、普贤两殿左右相峙,闻名全国的小西天彩色悬塑即在此大殿内。
小西天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可以用“小、巧、精、奇”四个字来概括——由于地势,这里的景象一切都在“小”中发生,一切都在“小”中体现,足见她“小”得不俗;而“因地布景,种种清秀”,又见其“巧”得灵活;寺院布置得体,殿堂构造缜密,精雕细刻,出神入化,足见她“精”得细微;“左仰古寨,千仞绝壁,右带西坡,峰峦叠翠”,加上举世罕见的悬塑,足见她“奇”得拔萃——如此精巧别致的格局,在建筑史上真可谓别具一格。
明代悬塑绝唱
小西天上院大雄宝殿内的明代泥塑举世闻名,乃是小西天的精华所在。
一进大殿,记者就被一种“金壁辉煌”的气势所震撼,仿佛西方的极乐世界猛地降落人间:满殿泥塑的殿堂楼阁、神楼佛龛、奇花异木、珍禽走兽、菩萨神灵、飞天乐伎,令人目不暇接,人都要被这种美丽窒息到透不过气来。
大殿内正面排列着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和“弥勒”等诸佛端坐莲台,各饰锦衣,神态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两旁,造型优美,表情含蓄,惟妙惟肖。殿南山墙上塑着“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墙上塑着须弥山上三十三层“仞利天”、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大梁上,八大金刚威武雄壮,梁间墙壁悬塑着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仙鹤游弋在飘渺的云头上,十二乐伎菩萨身姿轻盈,温柔高洁,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叠叠,云雾缭绕,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迷人景象。
把泥土悬塑于空中,本身就需要极高的技巧,何况这面积巨大、造型如此丰富的彩绘悬塑,其难度之大,工艺技巧之高,想象力之丰富,难以言喻。这些泥塑人物多而不乱,场景远近呼应,大小相衬,最大的佛像3米多高,小的可放于掌中,甚至只有指头肚大,繁而不杂,自然有序,既呈现出仙宫佛国金碧辉煌的景象,又富于浓厚淳美的生活气息,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其设计手法,使人叹服。张英明介绍,这组明代悬塑艺术珍品,是国内研究泥塑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许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看一眼“西天佛国”。张英明还特别让记者看悬塑中的两个细节:北侧泥塑中有两个小童刚从门扇中探出,其中一个小童手捧茶壶,因为怕烫,左手用衣袖托住壶底,“传神吧,真是妙不可言呐!国内许多名山古刹,不乏各种类型的悬塑,但没有一处如小西天这样精美绝伦的,它的确称得上中国雕塑艺术史的‘悬塑绝唱’”。
大雄宝殿中鬼斧神工的悬塑让人看得惊心动魄,那么殿内梁架中的彩绘更是弥足珍贵,那就是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于宫廷的龙凤和玺彩绘。这种彩画形式属于明清建筑彩画中的最高等级,是皇室专用的彩画。这种等级高,造价昂贵的彩画能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寺院中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镇寺之宝不凡
时光虽流逝了数百年,小西天大雄宝殿内的悬塑仍是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完整如新。据记载,当时共花费了七公斤黄金来装饰塑像,彩绘上的镏金,薄度是一张普通白纸的十二分之一。
小西天的珍宝,也并不是没有经历劫难。小西天的下院主殿是无量殿,因山势所限,面东而筑。无量,“无梁”也,这是一套北方窑洞式建筑,大殿门额题“功德无量”,楹联写道“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无量殿内设数十尊铜铸佛像和木雕楼阁,其中由顺治七年工部侍郎李呈祥敬奉的5尊铜铸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精美绝伦,被视为镇寺之宝。2009年3月底,无量殿中这5尊珍贵铜制佛像和一尊铁制弥勒佛像被盗,一时成为惊天大案。佛像在外流落了14天,终被公安机关追回。惊险的是,其中一尊佛像是正在出手之际被公安机关截下的。
在小西天的半云轩,有一部珍藏下来的明代宫廷刻本大藏经,明成祖朱棣为报父母的生育之恩于永乐十年下令在北京开工雕刻,后来永乐十八年开始印刷,二十年后印刷完成,为区别永乐十年刻印于南京的另一部大藏经,又被称为《永乐北藏》。张英明告诉记者,这部藏经也是寺里一大镇寺之宝,“如果把印经的纸一张张连接起来,能从隰县铺到120公里之外的临汾”。该经书原先珍藏在“大西天”,大西天寺毁后辗转流传异地,后又回到小西天收藏。经书历经磨难,略有缺失,但保存完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为研究中国佛教提供了珍贵资料,还是研究佛教史、藏经史、民俗文化的重要典籍。每年阴历六月初六晒经日,寺里都会把珍藏的经书拿出来晾晒,以备更好地保存。这一天,全国各地不少佛教界人士和居士都会来小西天,亲眼目睹经书的真容。
本报记者 段树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