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庙殿顶上的琉璃是金代的?●塑像是人物和动物形象的结合?●二十八星宿彩塑真成型于宋代?
“元代道教造像中最为生动的是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泥塑像,它是全国元代泥塑之冠。”这是《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6·元明清雕塑》中概述部分的一段话。
由晋城市区沿陵沁一级公路向东北方向行驶约13公里,来到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附近,文中提及的“晋城玉皇庙”便坐落在村北卧龙山岗上。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府城玉皇庙”,是晋城境内现存创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玉皇庙。
府城玉皇庙内的建筑、壁画、琉璃、碑刻、砖雕和木刻,无一不是上品佳作,最为特色的彩塑艺术在国内可谓独占鳌头。而以人和动物相结合产生的二十八宿彩塑更是独冠天下,为“海内孤品”。正因如此,1988年1月13日,被誉为“综合艺术的宝库”的府城玉皇庙,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0余间殿宇的道观
3月11日,午饭后,记者驱车来到府城玉皇庙。一名个头不高的老者从东廊庑走出来。老者名叫程发昌,是府城村村民。由于通晓历史,2006年被县文物部门安排看护玉皇庙。
玉皇庙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建筑布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有殿宇楼亭150余间,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说起玉皇庙,程发昌如数家珍。
玉皇庙古称“玉皇行宫”,创建于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金、元皆有重修和修缮,现有建筑基本保持元大修时格局。玉皇庙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头道山门、仪门、二道山门、成汤殿、献亭、玉皇殿,另外两庑设有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关帝殿、蚕神殿及厢房、钟鼓二楼等诸多建筑,整体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巍峨壮观。
从整体上看,玉皇庙集纳了中国宫观建筑的主要特点:整体建筑显得主次分明,整齐又富有变化。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拾级登临,如朝北宸,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前院、中院、后院两侧各有廊庑和配殿,全部两两对称排列。
琉璃、壁画、木雕无处不精华
明清之前,琉璃多出自山西。晋城是山西生产和使用琉璃最多的地区,而玉皇庙则是晋城境内汇集了自金代以来各朝历代琉璃构件最为出类拔萃的庙宇。
玉皇庙内的琉璃大都用于玉皇殿、献亭、成汤殿等处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着色以黄、绿、孔雀蓝为主,部分殿堂屋面还采用琉璃铺锦和剪边工艺。在年代上,除玉皇庙殿顶上的琉璃是金代外,其余多为明代遗物。而在工艺上,玉皇庙建筑中使用的琉璃多为捏花艺,因此更富有立体感和观赏性。
庙内的壁画多已残缺,只十二元辰殿内壁画保存最为完好。工笔彩绘的壁画约十平方米,由三部分组成:正中为帝王生活图,帝王端坐于宫廷式的高台上,表情端庄,嫔妃站在身后,仪容高贵,神态娴静,柱后帐中幼童闪现,乐舞艺人和值殿将军在阶下活动;右侧为贵族生活图,画面为一官宦院落,中有两人对弈,院外廊下站立一队衙役,街道上有军官、王公出巡。左侧是市井生活图,图中可见摆场习武者,弹琴卖艺者、社火表演者。整幅壁画人物多达百余,个个栩栩如生。
玉皇庙的木雕分为圆雕、透雕和浮雕。圆雕也称六面雕,呈实体状艺术,透雕呈镂空状,浮雕呈不漏明单面雕状。其中尤以成汤殿内木雕具有代表性。殿内主祀成汤帝,附祀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龙氏及水官诸神,并设有三幢楼阁式神龛。程发昌说,殿内诸神像以及神龛,全部是木雕精品。其中楼阁式神龛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其平面呈凸字长方形,正楼高5米有余,为重檐歇山顶,耳楼则为重檐悬山顶。其整体设计精巧,造型严谨、层次丰富、刀法细腻,可谓小木作艺术精品。
祭祀各路神仙的神殿应有尽有
过头道山门就进入前院,前院没有正殿,在正中二道山门,一块刻于清道光年间的“精符元武”匾额高悬门上。
与其他神庙相比,玉皇庙内祭祀各路神仙的神殿可谓齐全,应有尽有。有些神殿名称,如果不是听程发昌的详细解释,或查看立于一旁的碑文,很难得要领。
中院正殿为成汤殿,殿内塑有成汤像。东偏殿是东岳殿,里面奉祀东岳大帝黄飞虎及夫人贾氏等。西偏殿是三王殿,奉祀牛王、马祖、天钱罥祖。东西两侧分别为药王殿、五道殿、高禖祠、老君殿。紧靠二道山门两侧是南殿,西为地藏菩萨殿,内塑十殿阎君;东为六瘟殿,内塑六瘟神像。
玉皇殿内塑有玉皇大帝、普天星君。左右偏殿为三垣、四圣塑像。东西廊房分别为风伯殿、雨师殿、十三曜星殿、六太尉殿、十二元辰殿、二十八宿殿以及关帝养马厩和蚕神殿。“三垣殿供奉的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这是汉末魏晋时期天师道所尊崇的三个最重要的神祗。”在四圣殿前,程发昌说店内奉祀天篷、天猷、黑煞、真武四圣。“四圣是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员大将,宋朝的时候受到皇帝的重视,在道教神祗中地位显赫。”十三曜星殿,奉祀十三星君。
后院西庑的上三间是十二辰殿,奉祀十二元辰真君,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之神。每尊神像所戴的冠上都有图形,依次分别画着鼠、牛、虎等。西庑下八间是二十八宿殿,奉祀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神像是人物和动物形象的结合,目前全国仅发现此一处。
在玉皇殿东拐角处,一座很小的殿宇让人好奇。“这是封王殿。”程发昌说,玉皇庙中,玉皇殿修建最早,其他诸殿是由高向低,依次顺势而建。“殿宇越来越多,哪位神到哪座殿内供奉,这就得由封王殿内的神来分配。”
星宿彩塑独一无二
相形之下,玉皇庙最珍贵部分,当数现存的300余尊彩塑。“原来仅玉皇殿彩塑就有170余尊,如今只有51尊了。”
玉皇庙内现存彩塑分属宋、金、元时期,均为道教诸神,可以说是用艺术的手法系统展现了中国道教诸神系统,具有非凡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玉皇殿彩塑为玉帝、宰辅、臣尉、侍女等,侍女彩塑多数为宋金时期所雕。大殿正中主像玉皇大帝,彩绘金身,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乃人间帝王之化身。两侧除少数宰辅及臣尉外,其余皆为侍女。侍女的头饰发髻和衣裙服饰均不同,衣饰纹理自然贴体,面相清秀俏丽,表情顺从恭谨。彩塑溢出浓郁的人世情味,冲淡了玉皇神殿中的宗教神秘气氛。侍女的形姿和所塑手法,完全可与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宋代侍女彩塑相媲美。
在这片彩塑天地里,二十八宿彩塑最为引人注目。二十八宿彩塑位于后院西侧的二十八宿殿内。由于在全国现已发现的古代塑像遗物中尚属孤品,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
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首次将天文学中观察天体运行、四季变化、经纬定位的28组赤道星座,与唐代五行家袁天罡确定的28种动物同金、木、水、火、土和日、月融合于人,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虚日鼠”“房日兔”“翼火蛇”“轸水蚓”“亢金龙”等各种神话人物形象。“二十八宿的表情很丰富,不像佛教庙宇中的佛像表情呆板。”程发昌说,在这些人格化了的天界神灵中,把老者的慈祥、妇女的端庄、文官的稳重、武士的威猛刻画地栩栩如生,再加上塑像本身的体态以及衣纹彩带的飞舞飘逸,不仅充分显示出神仙们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外貌特征,也使全殿彩塑产生了气势磅礴、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尽管人物众多,可从表情来看,却无雷同之感。二十八宿彩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优秀范例,它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绝品。
星宿彩塑成型时间成谜
除二十八宿彩塑外,玉皇庙内还有一组二十八宿琉璃。玉皇殿门楣悬“昊天玉帝之殿”匾额,殿顶绿琉璃剪边。一般而言,庙宇殿脊上的琉璃饰物多为龙凤花卉,而玉皇殿则大不相同,殿脊琉璃为二十八宿。
据现存金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碑石记载,制作殿顶琉璃工匠为晋城东元庆村琉璃匠人李道真。这组琉璃经明代补修后,虽然饰物出现残缺,但依然可清晰辨认脚踏祥云、手持法器的诸位星君。
“制作琉璃工匠的名字都流传至今,可二十八宿彩塑作者到底是谁?没有记载。”程发昌此言让人惊讶。从许多有关二十八宿的文章中可以得知,其作者为元代宫廷雕塑大家刘元(刘銮)之作。而程发昌觉得,二十八宿既非刘元作品,甚至更非元代所塑,而是宋代之作。
其实,认为作品出自刘元之手并无实据。而确定作品塑于元代的依据,是从庙内现存的《玉皇行宫记》碑文得出:“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府城刘宽……岁月乃成。十八年(公元1281年)……创列东庑。于是斤斧圬镘,丹青像设,随在呈巧。”从碑文上看,对玉皇庙的修缮是从元初开始,并陆续持续近30年。晋城市博物馆馆长张广善认为,刘元“是有可能到晋城献艺的”。
元至正中期(公元1274—1283年),此时,刘元(约1240—1324年)已学有所成,时值中年,技艺成熟,精力旺盛,但名声尚未响亮,“二十八宿如此成功,或许正是他的得意之作。”程发昌查阅史料发现,刘元平时塑像以道教形象居多,记载他塑像的史书中均无玉皇庙或二十八宿记载。随着刘元名气大增,元仁宗曾下旨:“非有旨,不准擅自为人造像。”程发昌分析认为:“这些说明,当时刘元未必能从遥远的京都,自由地来偏僻的晋城塑二十八宿像。”不过,有种现象难以解释:从二十八宿像形象来看,并非完全是中国人的模样。犹如希腊人的鼻子高挺、腰部细长的特点,均与当时元代流行的“梵式”造像特点相吻合。因此有人认为,此作品是与刘元同代且深受“梵式”造像佛教艺术影响的当地无名高手所作。“如果不是出自刘元之手而系当地匠人所为,那更能说明金元时期晋城地区艺术的繁荣与人才的出众。”张广善欣喜地说。
而在程发昌看来,二十八宿最早创建于宋。在玉皇殿西侧的二十八宿殿前,竖有一通清雍正五年 (公元1728年)《二十八宿重妆记》石碑。“府城旧有二十八宿行殿,创自宋熙宁间,为岁人像,败复重而妆绘之。”程发昌指着这行碑文说:“这清楚地说明,早在宋代玉皇庙内就建有二十八宿殿,既然有殿宇,里面就会有宿像。否则何来殿名?”按照碑文记载内容推测,二十八宿彩塑创作时间将向前推移约200年。
二十八宿像到底是创作于元?还是诞生在宋?这个谜团看来只有让文物专家来破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