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消失了的寺庙道观街巷

日期:2015-06-27     浏览:6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集体消失了的寺庙道观街巷

寺庙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门,其上有三义庙和小关帝庙。

    和很多城市一样,老德州以寺庙道观命名的街巷众多,但在1935年《德县志》中,这些街巷集体消失了。这些街巷的集体消失与破除迷信有关。

    庙宇一度为德州街巷名称主角

    据《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记载:“民国初年,德县境内有寺庙160处。”这些庙宇,一度成为德州街巷名称的主角。

    运河河神是人们供奉的最重要的神灵。在他们的心目中,河水的柔顺与暴虐均由河神操纵控制。德州供奉河神为金龙四大王,最初产生于黄河边,原形据说是南宋人谢绪,蒙古灭南宋时投水殉国,死后曾显灵帮助明将傅有德,助明成祖“复修漕运”,“凡河流淤壅,力能开之,舟将覆溺,力能拯之”。明隆庆年,得封“金龙四大王”。明嘉靖二年,兵部福使赵时春镇守德州时注意到:当时德州为水陆都会,运河经济尤为发达,人们行船、出漕及生活中均拜河神,但没有庙,不符祭祀礼仪。于是,他找人选地,在西门外建设了河神庙。

    寺宇壮丽,背城面水,东堂四楹,中塑金龙四大王像,为灵寝;南为翼室,也是四间,是守庙人住的。河神庙地势平坦,周边又不与民房联栋,景清气明,令人神清气爽。按照祭拜习俗,赵时春还在北厂建设河神庙一座,该庙1912年的时候仍有八间大殿,一座阁楼,有僧人焦五,徒弟两人。每年雨季河水上涨时,香火极盛。

    除金龙四大王外,德州民间信仰还有传统的龙王、海运之神天妃、财义之神关帝。德州龙神庙在城内东岳庙西侧,龙王庙在北厂。贡仰天妃的天后宫在北厂运河东岸,由德州武状元昌伊苏建于道光年间,昌伊苏曾任台湾总镇,天后宫后来由其后人移到城内大营东街住宅南园,由于当时德州人不了解天妃,把天后宫当作泰山奶奶庙供奉。财义之神关帝,是山陕商客请来的运河财神,山陕会馆的正殿里都供奉着关羽,故又称关帝庙。德州关帝庙众多,据《德县志》记,当时城内外有关帝庙16座之多。每当岁时伏腊,城里大商户会在这里杀猪宰羊,奉祀关帝。

    除上面与运河密切相关的四神外,德州还有其他与宗教相关的神灵与地方神,有众多的庙宇。二郎庙为道观,供奉的是二郎神杨戬,建于何时不可考。元泰定丁卯年(1327年),河北博野县林姓知州来德州赴任,依照旧例拜谒各寺庙,来到二郎庙前,发现庙宇破烂不堪,于是发动全城民众进行修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二郎庙很快焕然一新,庄严华丽,神像岿然。同时在两侧建设了龙神、昆虫两座祠堂,以备岁时祭拜。此外,还有马神庙、火神庙、药王庙、雷神庙、阎王庙、观音寺、三元宫等。

    集体消失与破除迷信有关

    1935年,在重新核定的德州城厢街道名称时,全部85条街道中只出现了二郎庙和马神庙两个庙宇,分别为二郎庙前街、二郎庙西街、二郎庙街和马神庙街。二郎庙街、前街和西街交汇口为现在的美丽华路口,这里俗称二郎庙角。

    据考证,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和当时的政策有关。1920年以来,当时政府竭力推行反对宗教运动,在经济手段上采取“收庙产”;在文化政策上则积极提倡“革风俗、破除迷信”。1928年二次革命胜利后,德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破除迷信活动,城隍庙里的雕像被请了出来,城隍庙辟为中山市场,永庆寺也成为了城市公园。

    德州永庆寺,俗称大寺,是德州全境最大的一座庙宇。最初建于唐贞元元年(785年),在运河西岸,元季遭兵燹。明永乐十年(1412年),僧古峰移建于城内,建设后形成的街道,曾命名为大寺街。1935年公布的时候,改名为新华街,1981年的时候,市政府命名为德中街,这条小街目前已经消失了。

    在大寺街的北侧,还有一条并行的东西走向街道,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得名大寺北街。民国时期,永庆寺改成公园,这条街随之改称公园后街,目前在街头上树立的标牌是育新街。

    在大西门外,有一座西方庵,是游方僧人募集修建的,康熙年间德州人萧惟豫曾常年在此进行布施,这条街曾一度叫西方庵街,民国重新审批时,改为金城街,此街目前已消失。

    德州城西北守备府后有一座天齐庙,有正殿五间,寝殿、左右配殿各三间,东西还有庑房各五间,供奉东岳“天齐仁圣帝”。明清时期,这里叫天齐庙街,民国时期改为步云街,为现在天衢路(德州监狱以南)的一部分。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东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沈阳

下一篇:黄龙寺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