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杨豪教授认为石湾、铁场的“伏波庙”与“侯王庙”是为西汉伏波将军、邳离侯路博德(史称路伏波)所立,很大原因是因为东汉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史称马伏波),史籍上没有记载其到过珠江东岸。可有意思的是,就“物质见证”而言,如今惠阳平潭镇新圩村的灵湖祖庙里,祭祀的就是马伏波。而且,传说中,“每攻取一县一郡,即废止苛政,完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的马伏波,当年为了铁场能通舟楫之利,排除内涝,还特地修了一条水渠,沟通铁场潭与石湾尾,其名就叫“禮波水”。只是因为“禮”字笔画太多,后来的人们为了省事,往往简写成“裡”。久而久之,“禮波水”就变成“裡波水”了。这也就是今日的石湾不光有一条水叫里波水,连带着其附近一个村子也叫做里波水的缘故。
很明显,“伏波”与“禮波”都是马伏波的治理手段,废止苛政,完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就是具体的“禮波”。东坡公曾这样评价新息侯马伏波:“非新息苦战,则九郡左衽至今矣。”事实上,“伏波”,维护祖国统一只是马援正能量的一个方面,马援班师回朝后,留下大批的士兵和部分将领,这部分被称为“马留人”的人群与当地人居住生活在一起,使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在岭南得以传播开来,无疑也是马伏波的“禮波”功绩之一。
前些日子,笔者想去瞻仰一下“伏波庙”与“侯王庙”,不料两庙均已毁圮,令人扼腕。倒是铁场村委会里的一篇《铁场礼赞·望海潮》读来让人荡气回肠:“罗浮初地,奇峰拔起。一潭皓月梅村。稽古贝丘,藏经古寺。戒坛刻石留痕。梅放六坊亲。凤翔千顷秀,岁岁欢欣。天佑湖山,小康典范伟途新。举贤兴埠为民。更以人为本,社保安群。明月沁园,梅花漫道。岭香又见芳芬。佳木喜逢春。学子推前浪,万里鹏鲲。歌舞升平神护,寄望众儿孙。”真正是:马革裹尸老益壮,收复南疆披战袍。禮波水瞻伏波庙,铁场礼赞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