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集老街:触摸历史记忆

日期:2015-06-27     浏览:2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方集老街:触摸历史记忆

    漫步在洪河北岸的方集老街上,不经意间就能触摸到不同时代的历史印记,蜿蜒曲折的小街巷、年久失修的陈家祠堂、汉白玉砌成的老浴池、供销社的苏联式建筑……处处彰显着两个多世纪以来的繁荣和变迁。这里曾是洪河洼地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阜阳西南的政治中心。两百多年的风雨带走了洪河上鳞次栉比的商船和勾心斗角的商贾,只留下那些尚未剥蚀风化的模糊记忆,供后人猜度揣摩。

    曾经是阜阳西南次中心

    方集镇,位于阜南县城西南约22公里,旧称方家埠口、方家集,又名滨洪镇。该镇兴起于宋朝,设置于清朝,地处两省三县交界,雄踞于洪河北岸,水陆交通方便。镇内店铺林立,商业兴隆,是颍州西南一带的商业重镇。清乾隆年间,阜阳县丞移驻该镇,并更名为滨洪镇,在镇上设立了两座文武衙门,并设有盐、铁等税卡,使方家集一跃成为阜阳县的政治次中心。

    当时,方家集是临泉、太和、界首、亳州一带通往大别山区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各地所产的棉花、土布、药材等,在此地转口,销往河南的光山、罗山、商城、麻城、信阳等地以及大别山区,大别山区的竹、木、茶、桐油及卷烟、大米、土纸等通过方家集运至皖北地区。当时的方家集商贾云集,客栈林立,集市贸易盛极一时。街上居民十有八九从事商业活动。当地曾流传民谣:“不学八股学算盘,宁做商人不做官”。该镇建有顺河街、东头三里街、西头跑马街、福兴街、石条街、长寿街等,修造有迎水寺、三宦庙、土地庙、关帝庙、火神庙、山陕会馆、大戏楼等。可以说,方集镇是清代和民国时期阜阳县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发挥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下一篇:漫步苏州博物馆感受历史变迁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