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干赵德文说,截至目前,已有98家国有收藏单位完成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的单位信息和普查工作人员信息的注册工作。在这10万余件(套)的可移动文物中,钱币、陶器、档案文书、铜器、竹木雕类文物占大多数。 赵德文表示,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类别达到35项,在普查当中,发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藏品没有进行整理。2015年,新疆可移动文物普查将从文博系统单位转向教育系统、宗教系统和金融系统等国有单位。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三次普查。对于可移动的文物,比如名家手稿、传世书画,由于散落各地,数量庞大,一直没有做过统计。从2013年4月开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在新疆同步展开,新疆将用三年时间为字画、瓷器等可移动文物上户口。 新疆博物馆馆长侯世新表示,新疆馆藏文物相比内地众多馆藏文物而言,因为特殊的干燥环境,文物保护处于自然状态。在普查当中发现众多木器类、纸质类、食品类文物,这些新疆保存的可移动文物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比较罕见,集中反映了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特定时期文化交流融合的状况,此类文物由于时间久远,比较脆弱,需要在保护中格外注意。此次普查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对新疆可移动文物的摸底,为今后更好保护奠定基础。 据悉,本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务院统一组织、在全国范围实施、针对可移动文物的首次普查。在国家文物局官网上设有“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相当于给文物发放了一张“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