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群,通海秀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田勾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 建筑群 建古刹、立亭园。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
秀山群 - 地理位置
秀山,位于云南玉溪通海县城南隅,峰顶海拔2060米,垂直高度近200米,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游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
秀山群 - 气候、交通条件
秀山,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如春。交通极其便利。
秀山群 - 历史
东汉(公元25―56年间),通海的人行道路西可达于玉溪、晋城、昆明方向,东可抵于建水等地, . 自古就是交通的枢纽。现在,4车道的高等级公路横贯通海,西接玉元高速公路、东连通建(通海至建水)高速公路,由县城至秀山景区也可乘坐大型旅游客车,行2公里就可到达。历史沿革 秀山,始于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时名青山,唐谓秀山,宋名普光山,元、明称玉隐山,清代又恢复了秀山之名,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名秀山公园。汉元鼎元年,汉武帝封庄跷的后裔毋波为田勾町王,始在秀山辟园林,建古刹。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今尚存田勾町王庙、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白龙寺七大群体。 秀山,自西汉元鼎元年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沧桑,历史悠久,多元文化积淀丰厚。
据《大明一统志》载,秀山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齐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秀山时留下了赞美秀山的诗名,清康熙时,云南按察使许弘勋在《通海邑去序》中称誉秀山“秀甲南滇”。建国后1949年至1979年,秀山公园为滇南的游览胜地,由通海县秀山镇代管, . 1979年10月至今隶属通海县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局下属的一个单位。登秀山,近观翠林芳草,聆听清泉幽韵,远眺南山北湖峙对,万壑千峰笏立,云山烟霞岚绕,真乃仙韵无穷。秀山寺院构建有致,古色古香。不但有道家(三元宫、颢穹宫)、佛家(清凉台、涌金寺等)、儒家(海月楼、酌花楼等)的和谐融洽,更有各朝代风格独异的楼台亭阁掩映其间。秀山群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区。它在明朝时曾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苍山共称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汉代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元、明、清进为佛教胜地,民国时期置为公园。经千百年来的扩建修缮,逐步成为名闻遐迩的游览胜地;1987年12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 秀山公园位于通海县城南,与城相连。出城步行数百步即可登山。山中禅院森森,曲径通幽。秀山公 园经历代修建,构成了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万寿宫、斗天阁、涌金寺等群。
秀山群 - 景点:
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形式。寺内有元代 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 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 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 .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元时高僧铁牛禅师所建,经历代增修,具现在规模。由鲁贤祠、桂香殿、海云楼、药王殿、蓬莱阁、武侯祠等连成一个四院三通的建筑整体。寺院地势高峻,四围绿树掩映,背山面湖,凉风不断。的确是一个无暑的清凉世界。 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寺分三进,殿宇宏伟,寺门雄踞于半圆形石阶之上,“涌金寺”3个贴金大字雄浑庄重。正中为秀山古柏阁,此阁全部木结构,奇巧无比。大雄宝殿塑三世佛像,慈 颜善目,体态匀称。殿前“白马”、“黄龙”、 “法海圆明”3座坊立于东、西、北三方。大院中翠柏苍劲,茶花吐艳,元杉喷香。宋柏、元 杉、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涌金寺左厢是一套院,门上有一别致的小匾,上书“这里来”,进门更是清静的一院,东为昙花轩,西有酌花楼,北面另为一小院,可谓院中之院。“这里来”院内有明玉兰、牡丹、芍药等名花奇草,进门就让人感到满院芬芳。” 白龙寺坐落在秀山南面的茂林之中,是后山的唯一建筑,寺院古朴典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近年来扩建了部分亭阁游廊及服务设 施,引水上山,凿池培植荷花及各种花卉草木,成为秀山公园又一新的游览点。秀山之秀在于绿,茂密的林木把整座山掩盖得严严实实。山北麓翠竹万杆,青翠欲滴;山西密林间灌木丛生,野花点点;山东面奇松参天,杉栗葱翠;山南松林似海,涛声如吼。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争奇斗艳,各寺院中也是花木扶疏,松柏森森,绿杉撑天。 秀山不仅有山川之秀丽,更有历代墨客骚人、 学者名宦之吟咏,使秀山成了“匾山联海”和碑林。至今保留在秀山的匾联碑刻有200余副(块),这些匾联碑刻,洋溢着诗情画意,书法均属上乘之作,使诗、书、画、景和精美的建筑珠联璧合。
秀山群 - 建筑群
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形式。寺内有元代 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 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 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 .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元时高僧铁牛禅师所建,经历代增修,具现在规模。由鲁贤祠、桂香殿、海云楼、药王殿、蓬莱阁、武侯祠等连成一个四院三通的建筑整体。寺院地势高峻,四围绿树掩映,背山面湖,凉风不断。的确是一个无暑的清凉世界。 涌金寺俗称大顶寺,是秀山位置最高的建筑,因山势如“地涌金莲”而得名。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寺分三进,殿宇宏伟,寺门雄踞于半圆形石阶之上,“涌金寺”3个贴金大字雄浑庄重。正中为秀山古柏阁,此阁全部木结构,奇巧无比。大雄宝殿塑三世佛像,慈 颜善目,体态匀称。殿前“白马”、“黄龙”、 “法海圆明”3座坊立于东、西、北三方。大院中翠柏苍劲,茶花吐艳,元杉喷香。宋柏、元 杉、明玉兰被称为“秀山三绝”。涌金寺左厢是一套院,门上有一别致的小匾,上书“这里来”,进门更是清静的一院,东为昙花轩,西有酌花楼,北面另为一小院,可谓院中之院。“这里来”院内有明玉兰、牡丹、芍药等名花奇草,进门就让人感到满院芬芳。” 白龙寺坐落在秀山南面的茂林之中,是后山的唯一建筑,寺院古朴典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近年来扩建了部分亭阁游廊及服务设 施,引水上山,凿池培植荷花及各种花卉草木,成为秀山公园又一新的游览点。秀山之秀在于绿,茂密的林木把整座山掩盖得严严实实。山北麓翠竹万杆,青翠欲滴;山西密林间灌木丛生,野花点点;山东面奇松参天,杉栗葱翠;山南松林似海,涛声如吼。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争奇斗艳,各寺院中也是花木扶疏,松柏森森,绿杉撑天。 秀山不仅有山川之秀丽,更有历代墨客骚人、 学者名宦之吟咏,使秀山成了“匾山联海”和碑林。至今保留在秀山的匾联碑刻有200余副(块),这些匾联碑刻,洋溢着诗情画意,书法均属上乘之作,使诗、书、画、景和精美的建筑珠联璧合。
2006年05月25日,秀山群作为元至民国时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秀山群 - 保护秀山
秀山群的种种劫难是通海历史文化的不幸,但种种劫难过程中又始终交织着通海传统文化人 . 对秀山的怜惜与关爱。通海民间有一批文化人,他们文凭不高,或没有文凭,但对传统文化研究得很深,特别是对秀山的历史文化。以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许秋山——年轻时就上秀山拓印了许多碑、联、匾内容,秀山恢复重建时,他把所存的匾联资料全部贡献了出来。 阚三——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秀山的守山人,一个“文盲”却为保存秀山的历史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说,现在还悬挂在秀山公园的古匾古联都是他在“扫四旧”中冒着极大的风险收藏起来的,包括朱熹的“松竹陋春”匾。而据一些知情人考证,传说中的阚三就是原县文化馆职员阚华堂。 姚光恒——家中收藏有乾隆年间的《秀山匾联备忘录》手抄本,是记录秀山匾联最早的一本书。1982年,老人把这本书贡献出来。后来,秀山恢复一些珍贵对联,都是根据这本书的记载。 张仕昌——“文革”中,他冒着风险用“兴无灭资”的标语牌遮盖了“秀甲南滇”匾,用一幅名为《大批判》的木刻画遮住了“毓秀坊”匾,从而保住了这两块匾额。
秀山群 - 重点保护
2006年05月25日,秀山群作为元至民国时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