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妙用的精美石柱
相传在尧舜时期便出现了华表的雏形。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道路标志,以供识别,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该时期这根木柱被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在这根木柱上,行人还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据史书上记载,尧时的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
位于北京天安门的华表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
作为最著名的华表,天安门前后各一对的华表可谓气势非凡。华表全身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
【柱身】
华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汉白玉的石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颇有巨龙凌空飞腾的气势。柱身上方横插一块雕满祥云图案的云板。
【柱头】
华表柱头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盘”。汉武帝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铜铸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铜盘,承接天上的甘露,以为喝了甘露便可长生不老,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这种形式便流传下来,但是取消了仙人,简化为柱子上面放一只圆盘。
天安门华表柱头上鼎立的瑞兽,名字叫“犼(hǒu)”。“犼”是一种形似犬的瑞兽,根据所在方位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着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宫而不知人间疾苦,应该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称“望君出”。而前面的一对石犼面朝南方,寓意皇帝不要久出不归,故而称“望君归”。
【基座】
华表的基座称为须弥座,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狮,头的朝向与上面的石犼相同。栏杆不但对华表起到保护作用,还将华表烘托得更加高耸和庄严。
天安门的这两对华表不单纯是装饰品,更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华表由于外型的特殊性,常常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且华表又常常代表政府出面,作为政府的代言形象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华表与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