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楣的由来与分类简介_门楣内涵意义

日期:2016-02-24     来源:www.99gujian.com    作者:99古建    浏览:8     标签:门楣
核心提示:所谓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就。门楣是通称,俗叫挂笺,满族人也叫它挂旗。门楣是一种类假剪纸的装饰,据说起源于满族。 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

所谓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就。“门楣”是通称,俗叫“挂笺”,满族人也叫它“挂旗”。门楣是一种类假剪纸的装饰,据说起源于满族。

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所谓标示,就是嵌在门楣上的正六角形的方木或者圆木,俗称门档,若是石门则标示质料亦为石,其上按照品级涂以油彩或图画,或写上吉祥福寿等祝语。这些都是地位的彰显,脍炙人口的词汇“光耀门楣”,其实就是人们对于权力和财富的向往的一种直观表达。
门楣

一、门楣的缘起 


       门楣,亦称门额。是人们置于住宅大门门框上的或木质、或砖雕或石刻的匾额。也就是民居门楼题字。

       门楼题字缘起于三代里居之制。古代,人类开始聚族而居,居地称里,又称里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加,特别是隋唐以后,社会相对稳定,形成了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出于对社会安定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口的需求,那些和睦团聚,并以贤德慈孝闻名的大家庭。更符合仁爱礼教的道德要求和秩序要求。所以受到历代朝廷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对其奖掖的形式,往往是荣立其为“义门”“里仁”,千秋万代,垂范流芳。获此殊荣的家庭则大张旗鼓地门外建门,竖起门楼,书旌表文字于其上。一种专用于旌表义门的建筑模式——门楼题字便由此应运而生了。随后,不仅局限于“义门”,凡节孝、忠义、登科、上寿皆立门楼。另一方面,制作精致、雅化观瞻的匾额作为门楼题字的载体也流行起来。由此可见,门楣的诞生过程历经了从起里门,立高门,建外门,树高台,挂门匾以及从里门题字到高门题字、门楼题字、门匾题字几个发展阶段。在韩城可同时看到门楼题字和门匾题字的形式共存。因此,门楣从其形式到内容,都无疑为中国民俗社会沿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见证物。 
 


 二、门楣的分类

      走在韩城古城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考究的门楼及古旧的门匾。门楣题字内容丰富多彩,寓意深刻。从内容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四类。
   
      (一)宣扬门望和家声

      为祖上争光,俗称光耀门楣。门楼题字就其起因和本意,就是为标门望和家声,但却能细分出不同的源流。

       门楣所书为郡望。邵望就是即众所仰望的祖先所居郡地,后世据此为荣,扬名于世。如门楣“平阳第”是指房的主人由山西平阳迁徙此地。古城吴家巷门额“延陵旧家”,春秋时吴国贵族季札封延陵(今江苏常州),“延陵旧家”。

       门楣所涵为姓氏。这是直接取义于祖先姓氏门楣题字。韩城薛小巷,薛姓之家之门额为“薛氏旧家”。相传薛家是隋朝时候从其郡望河东迁来,代有闻人。在明朝就有布政使薛亨和首辅薛国观,所以完全可以称作“旧家”。有些是对姓氏字面意义的附会。如相姓之相同宰相之相,比附宰相辅佐帝王的职能与地位,相姓门楣可写作“兴朝辅弼”或“翼帝股肱”。

       门楣所示为堂号及名号。这是指直接取用宗谱堂号题字。石氏堂号为六顺堂,门额便写“六顺长荣”,杨氏谱号四知堂,便有“四知流芳”之故。毛氏堂号为“诗沽堂”,便有门额“诗沽世家”。

       其次,有些门楣显示的是先祖的别号,封号,谥号、爵号等等。战国燕国名将乐毅功封昌国,号昌国君。乐姓门楣则为“昌国世家”。师彦公系清乾隆时人,宋以后世居韩城,历任通判,同知,其别号为朴园,韩城西庄镇井溢村其故居门额即为“朴园”。解元卫学诗故居韩城咎村镇梁代村村西院门额书“大夫第”(享受过诰封的文职官员称大夫)。

        门楣所表为功德和地位。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上,宗族中杰出人物的功德善举,历来是门楣挥写不竭的题材。明清时期,是韩城四合院建筑特色的成熟阶段,而文风昌盛的韩城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解状盛区”、“户尽可封”的繁荣时期。于是,四合院的门楼上,权贵们都在炫耀自己家庭的官衔和地位,如“文魁”、“武举”、“进士第”、“世进士”“太史第”、“中丞第”、“内翰第”、“外翰第”、“司马第”等,皆使门楣增辉。明万历年间,城里张家巷薛同术、薛之屏父子均作过知州,知州地位相当于太守,而太守古称五马,于是薛家的门楣上则写着“十马高轩”。西庄井溢村师哲故居为“鸣珂居”,珂为马笼头上的装饰物,鸣珂表现高官贵人车马出入喧闹的情景,难掩主家对当年的显赫与荣华的得意。

      总之,以彰显宗族名望为依据的门楣,异彩纷呈,包罗万象,是门楣题字中最具社会历史价值和效应的华章。
 
     (二)彰显生活和治家理念

      对老百姓而言,门楣题字往往是他们理想信念、追求志向、处事态度、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标志。它们既是传统格言,也是盖房人的生活理想。它们高悬于门楼之上,和整个建筑物的风格浑然一体,成为规劝、训诫、警示的谆谆家训。这类门楣就其内容,也可以细分为几种。

       其一、以研读诗书为理想境界。“耕读第”是韩城城乡采用最广的门楣。它反映的是一种一边读书一边耕作,耕读并重的田园诗般美好境界和少有功利色彩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耕读传家”、“耕读世业”、“诗书生香”、“诗书继世”、“读圣贤书”、“开卷有益”等门额更是比比皆是。门楣“惟一经”则视读书为最高尚信仰。由此可见韩城之文风昌盛。普通百姓都以读书为荣,以研习诗书为立家之本。

       其二、以道德规范修身立业。道,即圣人之道,是用来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道理。德既指个人之品性,也是指获得良好品行的过程。后者,强调的是自修其德。这一点在韩城的门楣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树德”是古城箔子巷北侧一家的门额。“贵德第”、“德裕第”、“邻德居”也是出现比例最高的门楣。“福德居”意为富裕了还要以道德律己。“聿修厥德”其意取自《诗经》,是说若要怀念你的祖先,在于自修其德。没有逾越规矩,没有污点,清白的家世,最为众人所推崇。门额“渠清如许”,比喻人品高尚犹如渠水清流。“清白远长”、“清白世承”、“清安庐”屋主人们那份坦然、自豪跃然其上。而“诵清芬”、“唯吾德馨”反映出祖上有清白的家声、良好的品德和名声可以馈赠给后人。“德重乡评”,是说祖先的德行已得到乡梓邻里的赞誉。

        其三、以儒家思想为行为准则。“仁、义、礼、智、信、忠、孝、节、诚、恕”等是儒家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曾是人所信奉的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在韩城古村落的门楣匾额中,对这种儒家思想的宣扬也随处可见。对君主要忠,对朋友要信。例如门楣“忠恕”、“忠信”、“履信思顺”等。“孝悌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慈爱后辈。“仁厚居”、“安仁居”即专心为仁,安心为仁和善于为仁。“居仁由义”意为居心在于为仁,行为合乎正理。“行仁义事”与“读圣贤书”是相对应的。“诗礼第”表示以《诗》、《礼》这两部儒家经典教义兴家立业。出自《论语》子曰:“兴于诗,立于礼。”儒家的圣人的思想,就这样润物无声地化为百姓待人接物的规矩。

        其四、以积德行善为处事理念。与人为善,是佛家思想,也是民间最朴素的行为方式。“为善最乐”,“积善堂”、“乐善轩”等广泛分布于各家各户门楼之上。它规劝人们代代友善、相安无事。“芝兰其室”出自《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对积善之家的由衷赞美。当然,也有以歌颂先祖的善举惠及乡里,后辈引以为荣的匾额。如清末举人贾乐天,中举不仕,热心教育关心下一代成长,首创韩城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和第一所女子学堂,其家门楣题刻“诒谋燕翼”,表明要造福乡里。而先人积善积德其后辈则有福报——“庆有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庆余”。

       其五、以中庸平和为生活态度。门额“致中和”出自《中庸》:“致中和,天地焉,万物育焉。”是指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达到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不走极端,十分和谐的境地。遍及城乡的“平为福”、“和为贵”、“中和”、“和平中正”、“致中和”、“履中蹈和”等一类门楣,足见这种孔孟思想在民间的深入和普及。已经于无形中转化为百姓谦虚内敛、中庸平和的生活态度。例如“谦受益”、“谦和处世”、“谦慎第”等,出自《书经》:“满招损,谦受益。”劝诫人们要谦和处世,以免招致麻烦。“淡宁第”、“淡泊居”则教育人们在名利面前要淡然处之,要知足。门楣“十半居”是清光绪年间,韩城名画家张季繇对其住处的题额。意为自己对人生快意事已十得其半,有知足常乐之意。他的这种自足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如果人人都能明白,无论家事国事“和气致祥”、“宁静致远”。人人做事“勤谨和缓”,态度“安详恭敬”,那将是一个多么和谐完美文明的社会。

       其六、以勤劳节俭为持家作风。门楣“居之安”出自《孟子·离姜》:“自得之,则居安之。”意为通过自身劳动所得的居所,处之心安理得。“克勤厥家”是说能勤于自己的家事,勤于振兴、发扬家声。“自求多福”则强调通过自己的创造,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形成了以辛勤劳动、自食其力为荣,不劳而获为耻的乡风乡俗。“勤俭”、“勤俭传家”、“勤俭忍”等门楣的内容中,也反映出人们对待财富的态度;提倡收敛,克制贪欲;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三)期许吉祥安乐的祝福

      许多门楣的内容都寄托了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大都离不开福寿康宁,丰衣足食的元素。比较直白的有“安乐居”、“安且吉”、“康而乐”、“丰宁居”、“保泰持盈”、“长发其祥”、“瑞气永凝”、“青云高第”等。比较婉转隐晦的有:“迓天休”,其中迓即迎接,天休,天赐吉祥。“承天庥”,意为承应天工给予的吉祥。“其旋元吉”,旋,归还,意为大吉大利。“罄宜”意即诸事合宜。“九如居”,意出《诗经·小雅·天保》,有连用九个“如”的话,表示祝颂福寿。“绿槐第”,槐树常绿,后代兴旺,人生不老。“垂裕后昆”,意为将富贵传于后辈子孙。诸如此类的美好祝福不胜枚举。

      (四)赞美居所环境

       门楣有时也是主人对居住环境诗画般的生动描述。所追求的是一种人工美与自然美相融合的审美情趣。门额“春花池映”意为春色好花好,又为池水映照。“松林渊海”,门前松树成林,一片苍翠。“宛转关生”,是说巷道曲折幽静,宜于养生。此等门棚文字非常生动,令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三、门楣匾额反映出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学意义

       门楣,作为一种穿越日月更迭的风霜顽强保留下来的文化载体,有着极高的社会人文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其一,门楣准确地勾勒出其时其地社会结构的完整图画。如前所述,门楣始于聚族而居,主要涉及与宗族相关的内容。社会学研究表明,在中国封建社会,最小的社会结构单位不是家庭,而是宗族。宗族有族产、私塾、祠堂等。族人的生老病死,劳作、学习、祭祀、婚丧、调停等活动全在其中完成,它可以满足人的全部需求,而这一切在单一的家庭中无法完成和满足。祖先崇拜、重视门望和家声,追求光宗耀祖就必然成为族人共同的选择。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家族门楣,可以清晰地折射宗族作为其时主要社会单位这种结构上的意义。

       其次,从门楣上可直接推断出屋主人的社会身份、地位、职业。甚至可了解到不同朝代身份的划分、官阶的称谓甚至别称。如“补衮世家”,补衮为谏官的别称。“五马旧家”。太守美称“五马”,宅主的身份,阶层地位,结构意义一目了然。

       此外,门楣也是农耕社会的产物。时至成熟的封建社会,人们大都定居在一定的土地上,休养生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社会相对安定。祖祖辈辈,安土重迁,人口流动性极小。只有这样的社会结构条件下,门楣才有可能产生。韩城古城门楣至今保持数量庞大完整,说明其在过往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一个相对稳定封闭的农业社会。

        其二、韩城门楣的内容完整系统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中庸之道、礼乐诗书、三纲五常,门楣将其儒家思想精髓囊括以尽。反映出一套完整的与其社会结构相配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门楼题字,都是当时有文化的人所拟写的,它们所反映的内涵,也必然是士大夫阶层或是社会统治者的思想。甚至是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的直接移植。这种抽象的、哲理性的治国治家理念,以门楣这种普及、通俗为人所喜闻乐见的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存在。与建筑物结合的永久的形式,世世代代浸淫、教化着百姓。无形之中,枯燥古板的教化便化作乡风民俗,自觉地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和谐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复杂的群体生活和谐地整合在一起。寓教于潜移默化中,至今仍具有启迪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门楣在价值标准取向上都呈现出惊人的一致。门楣所反映出的这个产生于社会结构之上,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群体的统一的价值规范体系,总体产生的效果就是导向归一,就是巨大的社会整合作用。在传统的宗法社会中,门楣用于敦宗睦族、张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毫无疑问,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绵延发展,共同图强,不正因为中华民族整体对个体的感召力和个体成员在价值文化上对本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形成的巨大合力所推动和驱使的吗!这也正是门楣题字最大的社会历史价值所在。

        其三、韩城门楣对美学和艺术的贡献。韩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艺术之风雅正淳厚。由于无数民间礼生学子和翰墨高手倾力推行,题写门楣之举,代有传人。穿行于古城的大街小巷,就如巡礼于书法艺术的长廊。这些为数众多的门楣,字体或隶或楷或行或草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论。书画风格又是或平正醇和,或竣严方正,多姿多彩、意趣迥异。其中不乏书法名家和历史名人的真迹。例如,匾额“万世师表”即为康熙御笔,“宁静致远”为乾隆御笔,“安详恭敬”为清朝宰相王杰亲笔撰写。皆用笔端庄大气,雄浑有力,是珍贵的遗产。另外,门额的行文极其考究。大都引经据典,皆可溯典求源,极富书卷气。用词言简意赅,铿锵有致,儒雅隽永,寓哲理于通俗之中。优美的文字结合书法艺术的气韵,达到了意美、音美、形美的境界。古朴的门额与古建筑的雕梁画栋以及北方高大方正、厚重端庄的院落屋舍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熠熠生辉。

       古代门楣无疑是祖先馈赠给我们的无价的珍宝。尽管已蒙上了厚重的历史尘埃,但仍然难掩其耀眼的光芒。它是少数几种可以用语言的形式直接地告诉后辈它们所经历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境界、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的先祖遗物。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水泥简介_水泥的分类_水泥生产工艺与历史

下一篇:小青瓦(又名:蝴蝶瓦、阴阳瓦、布瓦)使用_ 蝴蝶瓦简介

 
 
更多>墙裂推荐古建筑百科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