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时代为明—清。该村自唐代以来,高官、隐土、巨贾、史志学家、作家、制墨家、书画家代不乏人。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110人。该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处。 .
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内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处(其中明代民居18处,清代民居2处)。这20处构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民居15处。分布在该村方圆0.7平方公里的山区盆地内。文献祠堂位于村西首,是呈坎罗氏宗祠,族人祭祖、议事、举行重大礼制活动的场所;长春社位于村南首,是村民祭记土地神、五谷神之所;位于村中衔巷交叉口处的钟英更楼是打更巡夜供了望和报时之场所;横跨众溪的环秀桥、隆兴桥则是联系村东、村西和南向进出该村的交通要道,两座石桥还是村人游憩休息之所;位于该村五街九十九巷的15处民居建筑是村民世代生产生活居住的私宅和家园。既有显赫的官邸,也有素朴的民宅,还有徽商的寓居所。这些建筑除正房外,有些还保留有厨房、私塾、花园、杂院等。2001年6月25日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在1996年,村内罗东舒祠已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呈坎村群 - 现今保存最完好的明代群
早在宋代被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今天又被国内外诸多名专家学者冠为:“中华八卦经典、徽州风水宝地”它是我国著名的“国宝之乡” .
呈坎古村:“山形交错水色清澄;人情庞实;伦理端严;有田可耕;有水可渔;脉祖黄山;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因而古人认定这里是理想的人居环境,遂举家迁此。择地筑室而居焉”。呈坎四面高山,有利于夏避东南飓风,冬避西北寒风事业恶劣天气,又利于避火防灾。从高处看村落,呈坎位于八座小山环抱之中,山与山似连非连,形似八卦的八个方位,它们分别是:东面:灵金山、峰山;西有:龙山、鲤王山;南临:观音山、马鞍山;北靠:葛山、长春山等八座山峰,成不规则分布四周。而山与山之间则有梯田相互连接,地形成八卦之(=-=)坎卦,即外八卦。整个呈坎村就在八座山、夹一河的盆地中。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巧借山水形势,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呈坎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有震惊世界的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有着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群体。呈坎现有人口2800多人,700多户,但75%还是罗姓,他们仍同宗同族,聚族而居,代代相传,是典型的徽州古村,现有原宋代建筑二处,元代二处,明代建筑23栋,清代建筑130多处。呈坎是我国现存皖南民居、明清建筑最集中,最富特色,最具有观赏价值的村落之一。
由于历史上交通闭塞,呈坎自古以极少受到战争劫难。所以,这里的古民居星罗棋布,古民居、古祠堂、古桥、古徽雕(砖、木、石)古屋、古亭、古台、古楼阁、古井、古文化遗址等,古迹众多,至今还保存着具有特出代表的有:罗东舒祠(宝伦阁)他是我国民间发现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高的民间家族祠堂,被称之为:“中华第一祠”。皖南独一无二的、宋代“长春大社”;被誉为:固若金汤的“燕翼堂”。还有我国古代最高层建筑的明代“三 . 层楼”就有八幢,为中华奇观,举世罕见。被国内外专家认定为中国之最。元代“环秀桥”,“隆兴桥”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单孔桥。还有宋代建筑“老虎洞”为宋代经典建筑。呈坎还有被民间百视为神树的千年桂花树“金桂”被称为是“江南第一桂”,以及村口的千年古楮树又成为呈坎一大奇观。罗氏后裔还保留着朱熹的《罗氏宗谱》序说、《熹又识》苏轼的“序赞”等等。其中呈坎古匾是家族世代荣耀显贵标志。从宋代、元代、明代、到清代现保存完好的历代名人古匾仍有50多块又称的上是“中华一绝”。我国现今保存最古老的木匾宋代的“大司成”为我国古匾保存历史最悠久之匾;为元代高官“李孟”于1311年所题、赠给国子监祭酒罗绮的,距今 己有七百年历史。“彝伦悠叙”匾长度6米,宽2.5米,在我国历史上被誉为“匾中之王”“天下第一匾”的称号,它是我国古匾中现今保存最大的木匾,为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所题。
朱熹、苏轼、欧阳修、董其昌、祝枝山、林则徐、陶行知等名人都在呈坎留下足迹。呈坎村的先后于1996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之为“一村二国宝、江南第一村”, . 呈坎一个村落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22处,为世界所震撼。呈坎自然享有“国宝之乡”之美誉。
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来黄山把呈坎作为首选第一站,挥笔写下“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使呈坎成为“人生必游之地”,成为徽州一块风水圣地。到呈坎您能看到古老的徽州人因一个村落建 村时的选址、择地,民居建房时的屋基地选址、大门的朝向,水系、风水、八卦定位等对一个村落和一个家族的兴旺与败落有着密切的联系,给你带来一种神秘感,一种人生必然的追求和向往。呈坎的古风、古趣别具一格,“舞火龙”、“舞香龙”、“抬阁”、“跳钟馗”等节目精彩纷呈,“抛绣球”、“哭嫁”、“背新娘”等民俗妙趣横生。
呈坎村群 - 徽州呈坎――“艺术博物馆”
随着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市徽州区的呈坎更加闻名遐迩,有着明清“艺术博物馆”之美誉的呈坎古村落建筑群被批准为“国保”,呈坎也成为安徽唯一、江南罕见、全国少有的一村双“国保”的乡村。 .
只有2600余人的呈坎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该村拥有明清14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近30幢,祠堂、社屋、民宅、古桥、更楼众多,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古建数量、品种之多,特别是明代建筑,在江南无一村出其右。该村古建“三雕”及彩绘十分精美,罗会泰宅底层额枋处用斗拱、楼板下用两层架留下了学术之谜,罗会静宅二层用垂莲柱作花兰厅为古徽孤例,民间社屋长春社在江南硕果仅存。
呈坎村另一“国保”是1996年入选的“江南名祠”罗东舒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占地3300平方米,宽26.61米,高7.42米,共有三进,是江南唯一的设有女祠的宗祠
呈坎村群 - 历史文化
宋代,罗天轶和罗天秤兄弟从豫章来此地定居,成为罗家一脉的祖先。明代中叶,罗氏先人还对古村和众川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治理。使古村完全处在“枕山、环水、 . 面屏”的理想空间模式环境里,具备了合理完善的村落结构。呈坎历史上人才辈出,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朱熹诗中所提到的“双贤”),和另外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都是出自于这里。 呈坎历史上人才辈出,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朱熹诗中所提到的“双贤”),和另外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都是出自于这里。 七十年代,随着“尚书坊”的倒塌,呈坎就结束了有石牌坊的历史。牌匾历经沧桑至今仍保存28块,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方面浸透着劳动者的血汗,一方面却也显示出呈坎历史上的一番辉煌。牌匾多、名人多,是呈坎村的一大特色。为何该村名人历久不衰,似有三点值得探讨、
注意:
1、尊师重教,造成人材成长的良好气氛和环境。呈坎村旧时村民祭灶神中贴着的红纸上写的是“天地君亲师”五个字,把尊师当作一种美德。呈坎历来流传着“三代不读书,好比是个猪”的俗语,也说明普遍重视读书。
2、封建文化的熏陶,人材成长有了必要的动力。呈坎人历史上受封建文化的熏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强烈的宗族观,旧时呈坎各姓人聚族而居,规章习俗各有一套,但都希望读书做官,出人头地,荣宗耀祖。采用挂匾之举,本身即是各族人运用封建“彝伦”对名人的一种大奖励行为,这对各族后人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3、徽商的财力是名人成长的基础与后盾。徽商的雄厚财力,造成了名人辈出的经济基础和有力后盾,名人成材有的做官发财,有的经商发财,反过来又办教育,通过教育又促名人成长,如此良性循环,造成了呈坎名人历久不衰的历史。
呈坎名人历久不衰,对我们目前来说也有很多启发: .
1、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历史经验证明,那里有足够合格的人材,那里就很快会出现经济和社会的繁荣,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拥有人材,是实现新的经济战略目标的关键。
2、加强德育,改革好奖惩办法,解决好人材成长的动力。
3、大力发展经济、惩腐倡廉,造成足够的财力作为办教育的经济基础。
4、开发名人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