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漏窗的图案形式
漏窗通过窗芯的弯曲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图案,从大处区分。可将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两类。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形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两种观赏风格。堆塑漏窗的图案一般以吉祥为主题。砖细漏窗有以直线条形成的,也有以大块砖细件雕刻而成的。(图:《苏州古典园林》各式漏窗1,各式漏窗2)
三、墙的形式和构造
墙因其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各有其名。位于住宅大门前的叫屏墙。位于建筑正后立面的墙称之包檐墙,正立面为前包檐墙,后立面称之为后包檐墙。在建筑左右两侧外墙称之为山墙。在建筑群中某一建筑前面形成一个矩形院落。其前、左、右三面墙体称为塞口墙。当建筑规模较大。为预防失火后互相影响,一些大体量建筑的山墙砌高,称之为封火山墙、五峰山墙、观音兜之类均属封火墙之列。园林与外界分隔的墙称之为围墙,当围墙砌成高低起伏状称之为云墙,也称龙拱墙。还有梯级形墙、漏明墙、平墙等不同名称。(图:各式墙垣1,各式墙垣2)
第二节 铺地材料和做法
铺地指建筑室内铺地和庭院路径铺地,铺地也是造园艺术的一种。在铺地的选材和色泽上,既能体现自然节的特点,又不失人工加工的艺术创造力。优美的铺地不但显示各式图案,还与周围的景物相一致,“点”出环境的主题。
铺地材料有石、砖、、石板、卵石、砖瓦碎片等,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做法。
一、石材铺地
石地坪:石地坪是规格一致的石板面,适用于主建筑路面。主入口处等部位,以示庄重。
虎皮石铺地:虎皮石铺地适用于面积不大的平台或不规则的路面、曲径面层,铺设方法以硬基础底,以水泥砂浆填充,稳定石块。虎皮石铺地的艺术效果是自然朴实。(图:虎皮石铺地)
弹街石铺地:以花岗石碎块或青石碎块铺设,因其来源有限,常少量铺设路面或搭配卵石铺设花街,或与乱搭配铺设路面,铺设方法同前。(图:弹街石铺地)
二、砖材铺地
1.乱砖街
以破损为主题,侧铺。属废物利用,且比较自然。不适用于阴暗、潮湿地使用。(图:乱砖街铺地)
2.皇道砖铺地
常用于走廊。侧铺,其厚度与长度之比为整倍数,可铺成席纹、回纹、人字、斗字、间方等形式。皇道砖因用于铺设御道得名而延用至今。
3.铺地
常用于室内铺设,铺设方法在硬基础面上铺30~50毫米厚砂,砂上铺。砖之间缝隙传统做法以油灰粘结。
三、砖瓦石混合铺地
使用两种以上颜色的卵石并铺以青石碎块、黄石碎块、缸片等材料组合成各种图案,俗称花街铺地,这是苏式造园中运用最广泛的路面铺设方法。
第四章 叠山置石概述
叠山置石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之一。
明代造园理论家计成在《园冶》中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意思是说,有了真山的意境来堆假山,堆的假山就极像真山。
苏州叠山名家辈出,假山成功之作比比皆是,使苏州的叠山艺术和技术,历经一千多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它与苏州文人辈出、工匠技艺超群、叠山材料丰富、造园兴盛等分不开,特别是苏州和太湖流域地区盛产太湖石,为叠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用山石堆叠驳岸、石矶、水口或护坡,自然延伸至水中,使水池产生深远意境,石秀、水曲、景幽构成苏州古典园林的鲜明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善于利用叠石掇山自然灵活的特点,分割和组织空间,通过障景、对景、框景,与水体结合迂回曲进等多种手法,使空间更富有变化和情趣,适用不同景物、景观构成在空间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等方面的配景要求,调整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使园景能达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在有限的空间内丰富的景色,体现无限的创意。
苏州古典宅园中,山石小品点缀与建筑、植物、水系相结合,以石造景,以石配景,成为丰富园路两侧、走廊前行方向、建筑物迂回转折空间变换处景致、完美园景的一种主要方法,使游人得到移步换景的艺术享受。园林中的特置石峰、花台布置、厅堂踏步、亭楼石级、山石几案以及嵌壁叠石等是常用的表现形式,山石点缀与植绿陪衬结合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空间景观处理的经典做法。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在叠山的造型艺术和技术运用上主要分为湖石和黄石两大类,各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分别依据造景的环境加以选择,一处石景,两种不同材料和叠山手法不能混用。
石山中用黄石叠砌的假山称黄石假山。这类假山显得棱角、层次分明,纹理古拙、刚劲有力,显得自然质感。造型艺术特征:叠石横平竖直、层次交叉引退、山形起伏自然、纹理古拙、造型浑厚凝重,横叠有平(置石平整、平面结顶、组石
拼成平面体)、整(叠放形整、拼接合密完整)、角(棱角和层
次分明、轮廓清晰)的特点。
湖石假山造型艺术特征:因石导势。组合造型,与主题和环境融合,山体外观轮廓线清晰流畅,纹理通顺,石色统一。镶石勾缝细腻,凹凸悬突质感明显,层次富于变化,空透和立体留白恰到好处,结顶完整,造型自然,整体感官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模仿真山堆叠湖石假山以造型贴近自然,轮廓柔和,主次、层次分明、石色、纹理统一。结构完整,整体协调为主,特置石和小品则讲究选石配景与布石位置,组合上以轻巧、空透、自然、细腻见长,与苏州古典园林的山水园风格与小中见大的特征相吻合。苏州园林中湖石假山、置石小品择园可指,拙政园、留园、艺圃、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处都园藏成功之作。
而苏州古民居宅院中多见独块或数块湖石叠砌成周边无依傍的独立峰或拼峰。它们与庭院内的树植、莳栽匹配,独具意境。(图:山石结体基本形式)
第五章 理水概述
苏州园林地处水乡泽国,水资源特别丰富,几乎是无园不水。无水不园。数千年的造园实践,历代造园艺术家和匠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理水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理水手法和艺术原则。孔子曾说:“仁者静。”重视仁义与道德的中国文化传统,使中国人喜欢静观或观静,所谓“万物静观皆有得”、“宁静以致远”、“水令人远”,因此也极大地影响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手法,即水面均以静赏为主,即使是溪流也处理得悠然蜿蜒,清漪微连,与西方园林中水景以动态为主恰成鲜明对比。
苏州园林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的湖、池、潭、湾、瀑、溪、渠、涧等,但绝对不是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其意境的联想。体现“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写意”创作原则。
“大分小聚”,这是理水的基本原则。
叠山与理水结合是苏州园林景观的主要表现形式。“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说的就是山与水结合的关系,山水的结合,就是仁智的结合,动静的结合,所谓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做地平。
人们常用“石因水而活,水因石而成趣”来形象地比喻山和水结合产生的艺术效果。苏州的惠荫园的山水假山,是山水结合的佳作。苏州环秀山庄“一线天”一景,是以相对夹峙的陡峭山崖与天的分割衬映而形成的景观,给人以一种“天人相与”的崇高美感。